正文 第48章 炒股高手選股技巧(3)(3 / 3)

但是,並非所有的下跌股票均可購買。基本上說來,必須是業績優良的品牌,並且能預測一股利益上漲的股票。

(17)買目前看起來便宜的股票。

當你感到市麵上各種股票的價格都不便宜而無從下手時,說明大盤正處高位,買氣正旺,股價已急劇上漲。此時,你應縮手觀望。真正能買到理想的股票,應該在眼下各種股票都很便宜時。你之所以會感到便宜,說明它的泡沫較少,價值凸現,買進的便是“全國最低價”、“地攤價”,未來的增值潛力較大。一旦行情爆發,便可用“精品商廈價”賣出。新股民投資此類股,贏多輸少。

(18)重視股市中的各種消息。

股市上的很多消息都會對股價的走勢產生很大的影響,這些消息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類:

①經營業績改善或有望改善。

②國家產業政策扶持。

③合資、合作或股權轉讓。

④增資配股或送股分紅。

⑤擁有龐大土地資產可望升值。

⑥控股或收購。

股市上的各種消息會對股價產生較大的影響,但有時市場“利好”消息傳來,股市行情未因此上漲;有時壞消息不斷,股價仍未有下降跡象。這種情況應引起投資者的特別重視,它表明市場“看好”或“看淡”這種股票的氣氛很濃,並不為一兩個好消息或壞消息所改變。但即使如此,投資者仍然要重視股市上的各種消息,不要錯過各種盈利的機會。

(19)散戶如何利用公開信息。

作為一個散戶一定要理解風險和機會共存的真正含義,除了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任何人都不可能越俎代庖,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的散戶一定是失敗的終結者。學習才是成功的基礎,學習掌握技巧、分析公開信息才能在股市中長期生存下去。技巧就是精通一兩個技術指標的內在含義,從中解讀股市的內在規律。它和操作策略有機地結合,是股市博奕的工具。

要想有穩健的盈利模式,首先,要有正確的操作思路。先就散戶們常見的思維誤區談一下:

①喜歡抄底。尤其是處於曆史低位的股票。看到自己的成本比別人都低,心裏簡直是樂開了花。卻沒有想到,一個股票既然已創出了曆史新低,那麼很可能還會有很多新低出現,甚至用不了幾個月你的股票就被腰斬了。抄底抄底,最後抄死自己。

②不願止損。關於這個問題相關方麵的文章很多,有的散戶見一次止損後沒幾天股價又漲了回來,下次就抱有僥幸心理不再止損,這是不行的。就筆者而言,決不容許出現超過5%的虧損。“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確是至理名言啊。但話又說回來,如果你沒有自己的盈利模式,你的結局也就是買入,止損;再買入,再止損。

③不敢追高。許多散戶都有恐高症,認為股價已經漲上去了,再去追漲被套住了怎麼辦?其實股價的漲跌與價位的高低並沒有必然的聯係,關鍵在於“勢”,在上漲趨勢形成後介入安全性是很高的,而且短期內獲利很大。核心問題在於如何判斷上升趨勢是否已經形成,這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中有不同的標準,比如:在大牛市中,放量創出新高的股票是好股票,而在弱市中,這往往是多頭陷阱。對趨勢的判斷能力是衡量炒手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

④不敢追龍頭股。一個股票開始上漲時,我們不知道它是不是龍頭,等大家知道它是龍頭時,已經有一定的漲幅了。這時散戶往往不敢再跟進,而是買一個漲幅很小的跟風股,以為可以穩健獲利,沒想到這跟風股漲時慢漲,跌時卻領跌,結果弄了半天,什麼也沒撈到。其實在強勢時,越強的股票,跟風越多,上漲越是輕鬆,見頂後也會有相當時間的橫盤,讓你有足夠的時間出局。當然,如果漲幅太大,自然不可貿然進場。

⑤喜歡預測大盤。除了極少數情況下次日大盤必漲外,短線大盤的走勢其實是不可預測的。這也就說,平日裏我們散戶關注的機構測市等節目並沒有多大意義。對於看大盤做個股的朋友來說,把大盤分為可操作段與不可操作段更有意義,至於具體區分方法有很多,比如說30日均線,MACD,或者是一些更敏感的指標。

⑥持股數目太多。這主要是因為沒有自己選股的方法,炒股全靠別人推薦。今天聽朋友說這個股票好,明天看電視說那個股也好,結果一下就拿了十多支股票,搞得自己手忙腳亂。也有人說,江恩不是說要把資金十等份嗎?哎,那是對大資金說的,你一個小散戶區區幾萬元資金也要十等份嗎?一般認為,散戶持股三支左右是比較合適的。

⑦對主力的操盤方法沒有一個係統的認識。炒股就像盲人摸象,毫無章法,運氣好時也能贏兩把,運氣不好了就一敗塗地。所以散戶總是唱“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的那個人。

⑧不願放過每一個機會。看見大盤漲了一點就急忙殺入,根本不清楚自己能有幾成勝算,結果一下又被套住了,其實這是由於水平低下、缺乏自信所致。如果你能有幾套適用於不同環境市場的盈利模式,那麼不管大盤漲、跌還是盤整,你都有穩健的獲利辦法,你就能從容不迫地等待上升趨勢形成後再介入,把風險降到最低。

⑨不能區分牛市和熊市的操作方法。散戶們總是抱有多頭思維,總是想著第二天要漲,這種思維讓大家在2001年後的大熊市中吃夠了苦頭。其實在滬深股市,牛短熊長是不變的主旋律,機構喜歡唱多,那是因為隻有散戶做多,他們才有飯吃。對於我們散戶來說,看緊你的錢袋才是最重要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像獵豹一樣,時機不成熟決不動手,一旦出手,至少要有七成以上的勝算。在滬深股市,其實有一些勝率將近100%的必勝法,雖然出現的頻率較低,但你若能抓住,平均每年也能給你帶來十個點左右的收益。

然後,我們來談談散戶如何分析公開的信息。在莊家做莊的過程中,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凡是對做莊有影響的信息,都在收集之列。由於信息量龐大,而且有些內容要求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分析能力才能正確使用;有些內容需要廣泛的社會關係才能獲得;有些內容需要強大的資金實力支持才能去炮製。中小投資者是不具備這些條件的,這必然導致莊家相對於散戶,客觀上存在著信息不對稱,這就是莊家的信息優勢。莊家的信息優勢可通過收集研究、內幕消息和炮製等幾種途徑建立。麵對主力的信息優勢,散戶與之相比根本不在一個起跑點上。那麼,散戶有沒有辦法彌補或縮小這種差距呢?我們認為還是有辦法的,惟一的途徑是正確利用公開信息。根據《證券法》規定:證券交易活動中,涉及公司的經營、財務或者對該公司證券的市場價格有重大影響的尚未公開的信息,為內幕信息。並指出了屬於內幕信息的八條具體內容,將凡是涉及公司的股權結構、管理層、資產、經營環境及債權債務等事項的重大變化均歸入內幕信息,都屬於上市公司在未公開之前嚴格保密的範疇。由於管理層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監管日益嚴格,主力和散戶在公開信息的獲取時機的時間正在不斷縮短,這樣散戶利用公開信息的有效性正在大幅提高。

歸納一下,利用公開信息無非有以下組合:股價在高位時,利好和利空都應視為賣出機會;股價在大底部區域時,利好和利空均為買進信號。

(20)收盤價的盤麵信息反饋運用。

收盤價幾乎可以說是市場上最容易被記住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數據,但我們卻很少注意到收盤價的盤麵反饋。所謂收盤價的盤麵反饋是指收盤以後停留在盤麵上的掛盤狀況,包括六個買賣價位及相應的掛牌數量。其實,我們可以從中得到不少的信息,特別是盤中主力的信息,盡管盤中主力也許並不想告訴我們。

盤麵的反饋有很多種可能性,本文隻是探討其中的幾種情況:

①上下平衡。

其含義是上下接拋盤相當,價位幾乎沒有空缺。比如:收盤價為4元的股票,每高或者低一分錢都有接盤和拋盤,掛出的量也差不多,這是自然的狀況,表明沒有主力或者主力並沒有在收盤價上花工夫。

②高空。

指上檔的賣出價離收盤價較遠而買進價則貼近或等於收盤價。如果尾市大盤明顯下跌,那麼高空狀況的出現是正常的。如果大盤走勢平穩而且當天該股的漲跌也基本跟隨大盤,那麼可以確定該股應該沒有主力,或者即使有主力也不願意護盤,表明該股至少現在還不會走勢強於大盤。

③低空。

指下檔的買進價離收盤價較遠而賣出價則貼近或等於收盤價。這是一種非正常狀態,因為即使大盤尾市明顯上漲,市場散單也不會一味往上猛打而不在下檔掛,因此,合理的解釋是有盤中主力在運作。如果是最後一筆的成交導致收盤價衝高,那麼就是主力做收盤價。如果股價在最後幾分種連續上漲而下檔卻沒有什麼接盤跟上,那麼主力就是采用了不太冒險的方法,掃掉上檔並不多的拋單(也許在我們看來拋單並不少但其中可能會有一些是主力自己的,所以到底有多少拋單主力最清楚),但並不在下檔掛接單。如果上擋新出來的單子不多就盡量打掉,將收盤價做高。對於市場上的散單來說,由於下擋的接盤價格依然很低,而掛在上麵又難以保證一定成交。因此,拋單大量掛出的可能性就很少。這種手法對主力來說非常經濟,尤其是有條件直接向場內馬夾進行報單時。這種現象的出現表明盤中有主力而且主力不希望股價繼續下跌,但這種主力又絕對不是新的建倉主力。

附錄

名人談炒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