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偶爾也會牽拉一位令他瞬間怦然心動的女性的手,訴說一首典型的阿根廷式探戈“隻差一步”。這首“隻差一步”的舞曲熱情浪漫的無以複加,小提琴高調又內斂的引領著旋律,猶如踩著探戈舞步的女人,有著高貴的步伐傲視一切的態度,對舞伴欲迎還拒,糾纏其中,仿佛是在下一個旋轉前深吸一口氣,然後就出發,去征服眼前欲抱還羞的佳人。
一首曲盡,而腦中的旋律揮之不去,猶如一場沒有盡興的舞蹈,留給你的永遠也許隻差最後一步,從此不知你的悵然若失與他是否無關。真是:美人卷珠簾,深坐蹙娥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而你會對“隻差一步”的舞曲,也許永遠也隻差聽最後一遍。
時間,讓深的東西越來越深,讓淺的東西越來越淺。
離開了渾身充滿浪漫奢侈品的男人,你不再超凡脫俗,不再是不沾葷腥,拒絕介入現實生活,隨時轉換身份,都得保持你的高貴,情調與美好。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縱觀名人追求的奢侈生活,婚姻亦如此,對奢侈品的更新與換代,也同樣影響到方方麵麵的生活,首先想清楚,你絕不是奢侈男的惟一,那種好似簽訂了合同的家庭協議,婚姻的內部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絕對也是你想象不來的。一如成功地征服了被稱為世界傳媒界最有權勢人物之一默多克的鄧文迪,能取得這樣輝煌的勝利,除了靠聰明的頭腦,自身的漂亮之外,更有女人的小計謀,最後才能成為新聞集團總裁魯伯特·默多克,一位耄耋之年的第三任妻子。掌管著400多億美元企業資產和100多億個人資產。而且他們的年齡相差38歲。
這種故事,放在任何人眼裏都是傳奇。從18歲時出國,14年後她的名字叫文迪·鄧·默多克。
閃婚的過程,摻雜著假想的成分除外,不說奇詭跌宕,到底是這位傳媒大王默多克愛鄧文迪多一些?還是鄧文迪愛默多克多一些?很顯然,明眼人不難看出默多克的羅曼蒂克,或者是一見鍾情?至於鄧文迪,對於財富與奢侈的追求,大概愛情與陰謀則就多一些罷了。
鄧文迪則說:“我若整天在意外人說什麼,那就什麼都別做了。教育和知識特別重要,不然你永遠沒有機會上好大學,找好工作,找好老公。”誰是誰所追求的奢侈品?不過鄧文迪所說的這句話倒不失為是一句箴言,可謂先知先覺,女中堯舜。
時間是檢測真理的惟一標準。回顧1998年5月,默多克與他結婚31年的妻子Anna分手,第二年6月,他們正式簽訂離婚協議。1999年6月25日也就是距其離婚協議生效日僅僅17天,默多克在泊於紐約的私人遊艇Morning Glory號上與鄧文迪舉行了婚禮。來賓中包括特意前來助興的威爾士歌手Charlotte Church,和俄羅斯大亨Boris Berezovsky。鄧文迪終於登上了她人生的頂峰。
鄧文迪同樣喜歡經典、奢侈品牌,2011年度女性頒獎典禮上,她身著阿爾伯特·菲爾蒂(Alberta Ferretti)禮服亮相《Glamour》。
近日,國內一些媒體又報道說現年78歲的默多克已經跟妻子鄧文迪分居。稱如果鄧文迪跟默多克離婚,將令兩個女兒失去財產繼承權。文中又指,遠在美國的新聞集團高層也在公開討論兩人分居的事。默多克發言人則表示不知情,無法證實或否認事實。
話說到這裏,精致、優雅、富裕的生活,是我們每一個人追求向往的。如同奢侈的生活,其實沒什麼不好,有時閑了、悶了,臨時趕去機場,隨便趕上哪班航班就搭哪班。比如飛到巴黎,巴黎的時裝素以前衛浮奇著稱,你可以一言不發看一下午的模特T台時裝走秀。再比如在一種興盛於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哥特或建築旁留個影……再比如飛到倫敦,獨自蹲在廣場喂一下午的鴿子……若你時逢是一個享受自助遊的愛好者,無妨假期不假期的,或者到英國,或者拉斯維加斯,或者是意大利,或者是捷克的布拉格……
至於停留或住宿?全憑你的興趣及心情。之後再飛回國內,躲進酒店躺在床上等時差,完後矯情叫兩份魚翅,吃一份,倒一份……即便這樣,肯定沒有人會阻撓你,有錢,奢侈,管得著嗎?
肯定管不著。但這種奢侈有多少值得回味的意義?若覺得這才叫奢侈的生活,隻是可惜這種奢侈的內容,內心裏可否妥當?
駕馭欲望,靠疏通,不靠攀比。道德、良心、倫理、人生規劃、趨利避害,要不要行使所謂的主動權?永遠沒有正確的標準答案可供參考,隻要不傷天害理,進退全憑借著跟隨自己的心,理解便是。無可非議,不可強求。
所以你有你的惟美氣質,你還是你,一點都沒改變。奢侈不過離我們普通人,也就一步之遙,甚至於“隻差一步”。不過沒關係,總有一天,你同樣也會將奢侈不再視為奢侈,將奢侈踩踏在腳下。
切記,千萬不要為追求奢侈,而忘記了自己的人格、尊嚴、姓氏、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