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團三連按照上級的指示,他們的野戰訓練地域是放牛溝一帶,也就是說他們平時訓練在山上,夜晚就要在一個叫放牛溝的村子裏進行休息。
此時三連官兵正在路邊進行休息,有的人拿出了幹糧在吃著,有的人把鞋脫了下來,給足底進行按摩,還有人不覺得累,不停的和旁邊的人說話,侃著大山。
三連長打開了行軍地圖,他在找這個放牛溝在地圖上的位置,不過怎麼也找不到,他把郭開慶叫到了身邊說:“你幫我看看,我怎麼找不到這個叫放牛溝的地方呢。”郭開慶一邊看著地圖,一邊看遠處的大山。他們此次是徒步行軍。身上隻帶了三天的幹糧,上級給他們的指示說,讓他們三天內到放牛溝就行了,補給他們的給養和三連的炊事班一同,早就先他們一步用軍車運到了目的地了。
郭開慶也看不懂地圖,地圖上說這地方,明明有條河流,但他隻看到了大山,根本沒有看到河流的影子,他也無奈的搖著頭。這地方真是地廣人稀,他們走了兩天了,見到的人屈指可數。現在當他們要找目的地時,周圍真的沒有一個人。看到勞累的戰士,郭開慶對著三連長說:“連長,我帶兩個人先走,前去探探路,要是找到了,我就叫人回來報信,你們多歇一會。”三連長也看了看周圍的戰士,對郭開慶點了點頭,示意同意他的做法。
郭開慶叫上了兩名老兵上路了,前方根本沒有大路,除了山梁就是山包,這裏的地形和他當初打仗時的邊境很象,他當年做過偵查班長,對探路更是駕輕就熟,沒過多時就找到了一條路。正在此時,對麵來了個老鄉,郭開慶上前攔住了他,問道:“大哥,放牛溝怎麼走呀?”那人看了郭開慶三人當兵的模樣,臉色不是很好的說:“不知道。”說完就走了。
兩個老兵還想上去多問問,叫郭開慶給阻止了,他知道人家存心不想說,你再問已經沒有意義了。他們站在一個小山包上,看到山下不遠處有個小小的村落,郭開慶道:“也許下邊就是放牛溝,我們下去看看。”說罷幾人下了山包,直奔村子。
這個村裏的人還算和氣,見了郭開慶他們還上趕著打著招呼。郭開慶說明來意,有人引他們去見了本村村長。村長對郭開慶說:“放牛溝離之五裏路,不遠,不過你們是外鄉人,路不熟,我叫人送你們去。”郭開慶千恩萬謝,和派來的人一同回到了三連休息地。
帶路人是個年輕的後生,也就十七八歲,個子很矮。他的家鄉話讓三連長和郭開慶都感到不適應,往往人家說完,他們都要補上一句:你說話慢一點。因為他們頭一句根本就沒有聽懂。聽帶路人說,此地原來是有條河,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現在河早就幹枯了,再加上連年的大風,早就把那條河原來的位置給填平了。這時郭開慶又仔細看了看地圖,乖乖,這地圖的出廠時間是1956年,也難怪軍區叫他們下來訓練呢,就連中國自已的軍隊,在自已的國土上都找不到地方,真要打起仗來哪能行哪。
村長說的五裏路,是指地圖上的直線距離。三連的官兵們足足走了五個小時,起初大家都認為五裏路不算啥,一個小小的奔襲就到了,他們還興致勃勃的,唱著歌邁著大步。到後來累得他們都是象逃兵一樣,丟盔棄甲的,根本不象兵的樣子了。帶路人看著他們也偷偷的笑,郭開慶說道:“這幫兵全是城市裏呆慣了,出來就不習慣了,你別笑話啊。”帶路人說:“背著背包拿著槍,走了這麼遠的路,誰也受不了,我隻是笑他們還真以為,這是五裏路呀,我們要過好多座山包和山梁呢。”正當他們看到了“放牛溝”時,發現村路的前麵讓幾根大木,做成的欄杆給攔住了。
帶路人看到了放牛溝,水也沒喝就先行告辭了,三連長在他臨走時,給他兜裏揣了兩盒煙,就算當做帶路的酬謝了,帶路人說了謝意後,一溜煙的跑過了山崗。
三連長命令部隊整理好著裝,休息片刻後,就組織大家出發了。到了欄杆旁,一個村民叫住了他們。村民說:“你們是哪裏來的,準備來這做什麼?”郭開慶走上前去道:“我們是解放軍,上級命令我們來這訓練,我們的人早就和你們村裏說好了。”村民說:“你們在這等會,我讓人叫村長去。”說罷就安排了另一個人,去村裏報信去了。
此人這一去,足足去了兩個小時,三連長也隻好叫部隊原地休息,等村長來接他們。村長到時來的不是一個人,而是帶了一群人,這些人從麵容上看,都是村裏的長輩男人,都是四十歲以上的。其中一人道:“你們誰是當官的,過來一下。”三連長和郭開慶都走了過去,郭開慶指著三連長說:“這是我們連長,我是副連長,這裏我們說了算。”
剛才說話的顯然是個村長,他又說道:“有管事的就好,我們走到一邊聊聊。”說著就帶著三連長和郭開慶,來到了路邊的大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