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章 天下歸唐 仙山降臨(1 / 3)

李安在海上漂泊數年,為大唐開辟海上絲綢之路,其愛國之心,天地可鑒。

一顆赤誠之心可昭日月,奈何皇帝老兒再也看不到了。

長安城傳來八千裏加急,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賓天了。

“陛下賓天了,怎會如此突然?”

李安頗為意外,皇帝老邁不假,但體質還不錯,至少還能再撐十來年。

如今,大唐帝國如日中天,正是大發展的有利時機,最忌朝堂變動了。

“阿郎,這是雲麾將軍傳來的加急信件。”

雲麾將軍是李飛羽,李安當年的結拜三弟,如今,他的機械化大軍就駐紮在京城附近。

“太子政變,諸皇子爭權,長安城廝殺震天,勿歸。”

讀完信件,李安嚇壞了,這是鬧哪一出,為何朝廷送來的信件,沒提這些事情。

安祿山早已被殺,大唐由盛轉衰的大魔頭不在了,沒想到兵變還是沒能避免,甚至規模更大。

長安城是大唐的核心,若是因為戰爭毀於一點,那損失就太大了。

“阿郎,京城諸事不明,還是暫緩回京比較穩妥。”

“你是讓我抗命?”

“阿郎,先皇無故賓天,若遵太子調令,隻怕會惹上謀殺先皇的嫌疑,慎重。”

“你說的對,慎重,要慎重。”

李安尋了個借口,繼續待在海上,並沒有幹涉京城發生的動亂。

至於京城會遭受巨大的損失,那就損失吧!大不了推倒重建。

半年後,李飛羽傳來消息,太子與諸皇子死傷殆盡。

輔國大將軍斬殺剩餘皇子,在大明宮稱帝,又引起了新一輪叛亂,各地將領紛紛不服。

大唐帝國的動亂,有向全天下蔓延的趨勢。

“阿郎,時機到了,雲麾將軍和鎮北將軍的兵馬,早已準備就緒,隻要阿郎振臂一呼,天下莫不歸心。”

“哦,我真有這麼大的威信?”

“阿郎不要忘了,您才是大唐正統血脈,況且,阿郎這麼些年,對大唐的貢獻,百姓都看的真切。”

李安不再矯情,給李昆雄,李飛羽二人傳信,讓他們做好剿滅叛亂的準備,而後迅速返回京城主持大局。

又是半年時光,經過一係列平叛,持續一年多的叛亂,徹底平定下來。

此時,不論是威信,還是實權,李安都占據絕對優勢,麾下心腹直接給他黃袍加身,一代新帝就這麼誕生了。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家平身。”

李安坐在龍椅上,開始了全新的治國之路,年號歸唐。

歸唐二年,長安城煥然一新,比動亂之前還要繁榮和氣派,行人絡繹不絕,各國商人頂禮朝拜。

大唐帝國走向了更加輝煌的康莊大道。

歸唐三年,為了弘揚大唐國威,促進天下繁榮,李安派遣兩隻機械化兵團,分別前往遙遠的非洲和歐洲。

歸唐六年,歐洲八百九十六國,紛紛上表臣服,並送上珍寶和公主,願永為大唐臣民。

同年,非洲九百三十七國臣服,大唐文明傳播到了更遠的地方。

歸唐八年,大唐掀起一股淘金熱,數百萬貧困子民,乘坐大唐鐵甲巨輪,前往美洲和澳洲,開啟致富之路。

歸唐十年,凡日月所照,皆為大唐國土,天下歸唐。

同年,大明宮開啟了選秀。

也就是為李安挑選妃子。

皇後顏如玉端坐在尊位,旁邊分別是貴妃李芽兒,淑妃李寒露,德妃趙曳夫,賢妃李蠻蠻,以及十幾名年輕的婕妤。

李安並不缺妃子,奈何這是大唐祖製。

皇帝既要肩負治理國家的重任,同時也要肩負為皇家開枝散葉的責任。

“幾位妹妹,既然陛下讓我等先過來掌掌眼,那就開始吧!”

看著前方排列整齊的百餘名秀女,顏如玉首先開口。

“姐姐最明白陛下的心意,姐姐看上的,陛下一定喜歡。”

一名入宮三年的婕妤,嘴巴很甜。

“都是朝中權貴家的嫡女,選誰不選誰,這可真是得罪人的事情,我這個皇後也壓不住啊!”顏如玉一臉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