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嘴巴為何長在最下麵
為什麼人有兩個耳朵,兩個眼睛,卻隻有一個嘴巴?就是因為一個人需要多聽、多看、少說。現代職場猶如店鋪,人來人往,進進出出,即使平時同事相處非常融洽,在聊天的時候也要管好自己的嘴巴,說什麼、怎麼說,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都應有“講究”。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故事一:小易是從事媒體宣傳的,因原公司不景氣跳到另一家公司,卻發現沒有想象中那麼好。由於兩家媒體公司的發展方向和工作內容截然不同,小易總會莫名其妙地和“前塵往事”聯係起來。隨口說說“新公司福利待遇平平,以前的公司福利特別好,逢年過節什麼都發,哪像現在啊?”“以前我們公司經常組織大家出去玩,同事關係親如一家。就算我離開了,以前同事聚會還經常叫上我,大家感情還是很好。真懷念那種溫馨的人際氛圍!”“以前的公司人才濟濟, MBA啊、碩士啊,遍地都是,我們團隊的人都特別厲害,為了完成一個項目,大家兩天兩夜沒合眼……”沒想到,小易以前的公司做了一個選題,恰巧與現在公司正在策劃的選題思路一模一樣。這下,從老板到同事都認為是小易告的密,認為小易是以前公司派來的“臥底”。最後,小易成為公司邊緣人,不得不開始準備下一站的旅程了。
故事二:小習是一名文案,她較為性格內向,不太愛說話。有一天,玲玲穿著新買的衣服走進辦公室,其他同事打招呼“今天穿新衣服哦!”,也有稱讚“漂亮”“合適”之類的話。小習隻是說:“你身材太胖,不適合。”玲玲燦爛的笑容立刻凍結,小習甚至又說:“這顏色你穿有點豔,你不合適這個顏色。”這話一出口,不僅玲玲一幅好心情完全沒了,周圍大讚衣服如何如何好的同事也很尷尬。
對言語不注意的人,說話常常不經過考慮,隻顧自己嘴上說得快,而忽略了“聽話人”的感受,結果無意中得罪了別人,自己還不知道。很多時候,你說的話,恰恰是領導或者同事,最不想聽到的。說話一定要經過思考,視時、視人、視事、視場合而說。
管好自己的嘴巴
講話首先要注意到“為什麼?”,即你為什麼要說這話?說這話有沒有達到效果,還是會發生相反的效果,如果會給你帶來反麵效果,就別說了。
話不在多,點到就行;話不在好,時機對就行。不管一個人說話的內容有多麼好,如果時機掌握不好,也就無法達到有效說話的目的。時機對了,那就是力量;時機不對,那就成了阻礙。如果你發現聽者皺著眉頭,請立刻閉上嘴巴。
看清楚所在的環境,再選擇說什麼話,如此也是一種保護自我的方式。正式場合說話應該嚴肅認真,事先要有所準備,不能毫無章法;非正式場合,可以像聊家常一樣,便於感情的溝通。喜慶場合當然就要說些吉祥話;悲痛場合,如果你哼哼小調,和小孩玩,就太不懂事了。適宜多說的場合可以多說、細說;別人很忙,時間有限,說話就要簡明扼要,如果再談笑風生,海闊天空,一定會引起別人的反感,甚至讓別人對你下逐客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