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太後(1 / 2)

儀華緊張地走進了內殿,一連串的問題在她腦海裏閃過,她不明白太後明明不喜歡自己,為何突然想見她?難道就因為太子李元澤來想太後求過情?這個理由實在說不通。那最有可能的是,李元汶已經告訴太後自己沒有和他圓房,還在成婚當日命她的四個丫鬟把他打出了自己屋子,以至於他之後都去了柳氏和孫醉容的屋子。

當她走進了內殿,看見一個頭發花白的婦人斜倚在軟榻上,闔著雙眼假寐。她極力穩住心神後,規規矩矩地上去行禮,“臣孫媳參見皇祖母。”

太後年近六旬,因為早年皇帝起兵之後,前朝為了報複,就派人去抓太後和已故張皇後,太後為了躲避追兵一直躲在山洞中,但是那時因為連續大雨山洞潮濕不堪,以至於落下了病根,所以這些年太後的身子一直不好,也就不太出慈慶宮。

太後悠悠地睜開眼睛,“免禮。”見她謝恩起身了,又開口道:“坐到哀家身邊來。”

儀華有些受寵若驚,諾諾地應承了一聲,乖乖巧巧地走到太後身邊坐下。

邢嬤嬤扶著太後坐直了身子,太後細細把儀華端詳了片刻,隻見她秀眉如淡煙般,一雙杏眼顧盼生輝,嬌俏的瑤鼻,晶瑩如玉的臉龐上香腮微暈,更是襯得她肌膚如冰似雪。太後心道:這孩子的眼光確實不錯,看上了這麼好的丫頭。

她慈祥地笑著問道:“是不是在怪皇祖母在你進宮謝恩那日不肯見你?”

“沒有,臣孫媳不敢。”儀華急急搖頭。

太後澹然地笑了笑,語氣中略帶著幾分歉意:“哀家這麼做確實是委屈你了。”

“皇祖母,您快別這麼說……”

“聽哀家把話說完,”太後打斷了她,拉著她的手輕輕拍了拍,她幽幽地歎了口氣,問道:“你可知道我朝為何不禁女子習武、參軍?”

儀華靜靜頷首,道:“當年皇上起兵時,幾次遇險,都得秦貴妃相助,才能化險為夷。皇上敬秦貴妃巾幗不讓須眉,所以不似前朝那般禁錮女子。”

她不禁聯想到裏李元汶,秦貴妃秦騁是李元汶的生母,她曾幫助皇帝一起打天下。儀華心裏隻覺得為秦貴妃惋惜,可誰又能想到這樣一個能幹的女子,卻有李元汶這樣不爭氣的兒子。

“是啊,她不僅救過皇上的命,也救過哀家的。”太後眼裏不覺起了老淚,又說道:“你跟在太子身邊時,哀家就知道你個能幹的,否則當年靜姝也不會留你在太子身邊了。”

靜姝是已故張皇後的閨名,因為張皇後是自己母親的長姐,所以儀華也有所了解,張皇後和太後雖是婆媳,但是張皇後為人賢淑孝悌,兩人一起熬過很多艱難的日子,所以感情更勝母女。

太後繼續說道:“但是內宅的事情可不比外麵簡單,所以哀家這麼做是想看看,你這個丫頭有多大能耐,在孤立無援之境自己能否立起來,你倒是沒讓哀家失望。”

儀華靜默著,自己要沒嫁入睿王府,又怎麼知道睿王府裏麵的水會這麼深?而且如果人人都知道太後為她撐腰,那麼府裏的那些各懷心思的妾氏們必定都會按捺下她們的心思,她也就不會這麼快發現孫醉容的心思不小。

太後蒼老的臉上露出一絲笑容,可笑容中卻有著無盡的憂傷,“現在看來,皇帝沒選錯兒媳婦。你可能不太清楚,元汶小時候並不是這樣的。”

“臣孫媳也曾聽太子殿下說過,王爺小時候甚為聰明,五歲之前已經能背四書五經。”儀華也曾疑惑過,正因為李元汶這麼聰慧,所以在李元汶十歲的時候,皇帝就封他為王,賜封號為睿。隻是誰也沒想到,在封為睿王之後,李元汶的行為卻越來越荒誕,對於讀書、政務一概拋之不理,隻知道摟著美姬小妾度日,讓皇帝大失所望。

想到這裏,她有些困惑地說道:“隻是臣孫媳實在想不明白,王爺他小時候如此勤奮好學,為何而今不會變得這樣?”

“哀家一直相信元汶他絕不是一塊扶不上牆的爛泥,他隻是需要一個人來幫襯他。”太後殷切地看著儀華,說道:“所以哀家希望你能真正掌控住睿王府後院的所有事務,好好地替哀家、替皇帝管好睿王、管好這個睿王府。”

儀華心中微微一驚,抬眼看著太後,發現太後望著自己的眼神中不僅僅是之前的那份慈愛,更多的是一份期盼和期望。這又讓她憶起皇帝當時說服自己父親讓自己嫁給李元汶的理由就是希望自己能幫助李元汶重新立起來。

這一刻,她不得不感歎,李元汶雖然有他的不幸,但同時也是幸運的,有一個這麼重視他的父親,還有一個這麼疼他的祖母。隻是要一個人重新立起來,不是她答應下來就可以,而是要他本人有這個意願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