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不可思議
吳博士抖擻起精神,走到一個木櫃子跟前,取出一個木盒子,小心翼翼地抱在懷裏,輕輕地放在桌子上,慢慢地將它開啟,從裏麵取出一樣東西。
隊員們目不轉睛地注視這個被包裹得嚴嚴實實的東西。這是一個類似於將足球切掉頂部的古銅色堅硬的東西,上麵有殘缺的花紋圖案,但其邊緣很不規則,就像是從整體上砸下來的一小部分。
“這可不是什麼破銅爛鐵,得到它可讓我費了三十年的時間,研究它又讓我費三年時間,這東西可是無價之寶!”吳博士激動地說道。
“這到底是什麼呢?”隊員們急切地問道。
“先讓你們看看我的傑作!”吳博士說著,便操作起電腦來,他說,“你們仔細看著!”
就見他將這個東西的三維效果圖掃描在電腦上,然後將這個類似於缺口的殘片按一定比例還原到他假想的原物上,出現在大家眼前的竟然是——
“是鼎!”
“鼎?”
“是青銅大鼎,我分析過,這個大鼎殘片的年代非常久遠,應該在商代之前。我依照殘片上的圖案,曾大膽的猜測過,如果這是傳說中夏朝時期的大鼎,那麼它一定是九鼎之一的某個鼎的殘片,即便是殘片,它也珍貴無比。先讓我給你們補一補這方麵的曆史知識。”吳博士像教學生一樣的,講道,“《春秋左傳》中,談到九鼎鑄造的情況:夏朝初年,朝廷劃天下為九州,每州設州牧。夏王命令九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他事先派人把全國各州的名山大川、興勝之地、奇異之物畫成圖冊,然後派精選出來的著名工匠,將這些畫仿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所刻圖形亦反映該州山川名勝之狀。九鼎象征九州,其中的梁州就包括今天的陝西南部、四川、雲南、貴州北部。反映了全國的統一和王權的高度集中,顯示夏王已成為天下之共主,是順應‘天命’的。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士,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從此,九州成為中國的代名詞,‘定鼎’,成為全國政權建立的代名詞了。”
吳博士喝了一口酒繼續說道:“幾千年來,九鼎一直被人們視為中華民族的傳世國寶。後來由於戰亂等原因,九鼎下落成了千古之迷,縱觀中國曆代史籍,關於九鼎下落的材料雖多,但往往自相矛盾,提不出充分可靠的依據,不禁讓人產生疑問:在地下埋藏的古物中,九鼎今天究竟是否還存在?在曆史上,根據曆代史書記載,它確實曾作為夏、商、周三代的鎮國之寶,相傳了兩千年;並且,從未發現過古人關於它已銷毀的曆史記載。因此,九鼎的下落,至今仍是一個謎。哈哈,我這個殘片的發現簡直是驚世大發現。隻可惜沒有人相信我的推測,他們認為我是癡人說夢!”吳博士越說越激動。
“我想問問,您是在什麼地方發現的,它和張獻忠的寶藏有關係嗎?”藍欣問道。
“問得好,問得太好了,這正是我要研究的。你們知道嗎,張獻忠攻打成都久攻不下,他後來采取了什麼辦法嗎?”吳博士問道。
“不知道!”
“我實地考察過,並且走訪了當地人,這個殘片也是在那個地方偶然得到的。”
“到底是怎麼回事,您就快說吧!”藍欣急切的問道。
“1644年張獻忠進攻成都時。成都城牆堅固,久攻不下。張獻忠於是派人於隱蔽處開挖地道,一直挖到城牆下。他命士兵把竹竿串通竹節,節節相連,裏邊放置了長長的導火索。點火,張獻忠派兵後撤。成都守軍看見賊軍後撤,正要歡呼,突然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城牆塌了!結果很自然,成都歸了張獻忠。當然,曆史是這樣說的,可是我所了解到的卻是,張獻忠在地道挖好後,在戰事那麼緊的情況下,他偏偏過了兩天才開始炸牆攻城。” 吳博士嚴肅地問道。
“那為什麼?”
“他挖出寶貝了!” 吳博士神秘地問道。
“寶貝?什麼寶貝?”
“你們說呢?” 吳博士看著大屏幕問道。
“難道是鼎?”艾可絲說道。
“很有可能!這個殘片就是我從當地農民手中無意中得到的!” 吳博士認真地問道。
“那麼,張獻忠挖了幾個鼎?”藍欣問道。
“是個迷!”
“可以猜測至少一個,但是當時戰鬥緊迫,他卻在地道挖好後,停了兩天,對外秘而不宣,肯定是在轉移寶貝!但我推測,他肯定漏掉一個,或者更多,所以在爆炸中才留下了這麼個青銅鼎的殘片!” 吳博士問道。
“或許殘片也很多,隻是我們沒有發現!”
“總之,種種跡象表明,張獻忠的寶藏裏一定有大鼎,他兵敗成都之時,來不及轉移他那富可敵國的寶藏,所以將他們埋在了某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