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軍再次撤兵,十餘萬人偃旗息鼓,悻悻退出十裏。
連日的壓力和焦慮,再加上被蕭凡狠狠氣了一回,魁梧壯實的朱棣回營之後想起今日遭遇,又吐了兩口血,軍中上下一片恐慌。
“先生,濟南已不可取,我們必須北撤了。”朱棣躺在帥帳的軟榻上虛弱的道。
道衍也深受打擊,整個人仿佛被抽空了力氣,一瞬間蒼老了幾十歲,身軀顯得佝僂龍鍾。
“王爺……我們還是再攻一次吧,取下濟南,突破蕭凡布下的包圍圈,我軍一路南下,直取京師,天下再沒有任何人能阻擋我大軍兵鋒,京師皇位唾手可得,王爺,再試一次……”
輔佐朱棣登上皇位是道衍畢生的目標和信念,竟因一塊小小的牌位而放棄,道衍實在很不甘心。
朱棣慘然笑道:“我朱家仙逝的親人長輩擋在濟南城前,教本王怎麼敢動刀兵?”
“王爺,蕭凡不是抬出了熙祖裕皇帝嗎?我們連夜再製牌位大過他……”
這話說得連道衍自己都心虛,聲音越說越小。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打仗也不是玩撲克鬥地主,朱家的親人一個個瞑目於九泉之下,沒招誰沒惹誰的,憑什麼被你拉出來比輩分?這也太兒戲了。
朱棣扭頭看了他一眼,哼了哼道:“先生,我們與蕭凡鬥了這幾年,難道你還不了解蕭凡的為人嗎?本王絕對相信,現在我朱家祖宗十八代的先人長輩,有一個算一個,肯定全部被他製成了牌位,就等著咱們再去給他磕頭呢,再說,就算咱們製的牌位大過他又如何?連著兩日不戰而退,我燕軍現在的士氣一落千丈,怎麼可能攻得下濟南城?兩天之後,朝廷三府援軍便會到達濟南,我們若還不退兵,被他們兩麵夾擊之下,我燕軍必敗。”
道衍沉默不語,兩行濁淚在眼眶中打轉,最後終於滑落臉龐,無聲的悲涼和絕望充斥著帥帳。
信念崩塌,人生何歡。
“王爺,此非戰之罪,非戰之罪啊!”道衍痛哭流涕:“……論智謀,論戰力,天時地利人和,我們不比蕭凡差,千算萬算,唯一沒算到的是,蕭凡這孽障居然能無恥到這個地步,這一點,貧僧拚了命都比不過他……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朱棣眼眶也泛了紅,使勁忍住眼淚,拍著道衍的肩安慰道:“無恥是天賦,學不來的,先生,我們認命吧,傳令三軍,退兵北撤,我們守好北方,以圖來日。”
建文元年七月,濟南城之圍不戰而解,燕軍全線後撤,為了收縮兵力,山東境內已克城池全部放棄,大軍撤回真定府。
燕軍撤退兩日後,彰德,大名,東昌三府援軍,共二十餘萬兵馬,在平逆先鋒官平安的率領下到達濟南,總兵官蕭凡當即下令合兵,加上濟南城守軍七萬,合成三十萬大軍,往北追擊而去。
七月中旬,山東德州被朝廷收複。
七月下旬,順德府被收複。
一個月內,朝廷收複失陷城池十餘座,步步緊逼向北方燕軍壓過去。
八百裏快騎將一個個捷報飛馬傳於京師朝廷,在蕭凡的授意下,報捷的軍士高舉火漆軍報,一路由北往南飛馳,沿途路過城鎮,軍士們皆大聲呼喝“朝廷收複失地,叛軍節節敗退”。
被朱棣造反鬧得人人不安的天下民心,隨著這一樁樁捷報通傳,民心漸漸平複淡定。
至此,朝廷白溝河戰敗的陰影慢慢在人們心中消褪,所有人都知道,在總兵官蕭凡的力挽狂瀾之下,戰局又漸漸扭轉回來,朝廷平叛之戰由守勢再次轉為攻勢。
北方千裏沃土,風雲再次湧動。
捷報傳到京師,滿朝文武欣喜萬分,朱允炆驚喜交加,連下數道聖旨褒獎,在這個勝利的時刻,朝堂上下讚譽紛紛,沒有誰會不識趣的再提起蕭凡白溝河戰敗的往事。
朱允炆高興得難以自製,捷報傳於朝堂的第二日,早朝之上,有些忘形的朱允炆當即提出要嘉獎前方有功將士,特別是蕭凡。
現在的蕭凡身負平逆總兵官之職,統領數十萬大軍,天下兵馬任由其調度差遣,這官兒算是當到了極點,升得不能再升了,可滿腔興奮的朱允炆總覺得還應該獎勵蕭凡一點什麼才能表達自己的感激和謝意,官兒既然沒法再升,送爵位總沒問題吧?
於是,朱允炆在早朝上提出要增蕭凡之爵,提議將蕭凡的一等誠毅侯升為誠國公,享配太廟,並賜左柱國,特進榮祿大夫,歲祿四千石,子孫世襲。蕭凡家中幾位夫人,除了畫眉和江都兩位公主無法再升,陳鶯兒和張紅橋俱由三品誥命夫人升為一品誥命。
平逆一戰還沒結束,蕭家的榮耀恩寵竟達到了巔峰。
滿朝文武嘩然之下,督察院左都禦史暴昭當即站出朝班,表示強烈反對。
朱元璋立國後為防臣子擅權傲功,於《皇明祖訓》中留下遺命,規定以後天子賜爵須謹慎,爵位至高者不得超過伯爵,大明開國時那麼多當世名將功臣,為朱元璋立下那麼多汗馬功勞,晉封國公者也僅隻有李善長,徐達,常遇春之子常茂,李文忠,馮勝,鄧愈六人而已,就連數次救過朱元璋性命,為朱元璋鼎定天下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傳奇人物劉基劉伯溫,開國後也隻被封了一個誠意伯而已,大明封爵之吝,由此可見一斑。
按道理,蕭凡這個誠毅侯本來就是破格晉封,皇家嫁了兩位公主給他,封個侯爵雖然過分,看在皇家和兩位公主的顏麵上,滿朝大臣心裏雖然有點堵,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由他去了。
現在蕭凡隻不過打了一場勝仗,收複了幾個失地而已,天子居然把爵位當成不要錢的破爛似的,一股腦兒加了那麼多在他頭上,年紀不過二十來歲,竟被封為國公,這教滿朝洪武舊臣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