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危害婚姻和家庭最惡毒的因素。這樣的婚姻必然是失敗的婚姻,極容易給對方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創傷。
6.其他原因
像吸毒、賭博、婆媳之間矛盾等方麵都能給婚姻蒙上一層灰色的迷霧。
離婚前八個自問
第1個問題:自己害怕離婚嗎
離婚是人類很正常的行為。曾經有位男士,從結婚到最後都有這樣的想法——其實我一直有離婚的想法。顯然,他並沒有因為離婚而害怕,把自己的想法當成了一個炸彈,似乎一觸及到就有一點膽戰心驚。當你想離婚的時候,就應該想到這個問題。很多夫妻都會走到白頭到老、相敬如賓的地步。而他們的一生中,也有若幹次離婚的念頭。你還可以問你的父母或結婚的朋友:“你們有過離婚的念頭嗎?”如果你擔心他們會隱瞞真相,你甚至可以問:“在結婚的這些年裏,你們有過多少次離婚的想法呢?”
其實,有離婚的想法是正常的,也不妨心平氣和地把這個想法說出來跟親人或朋友討論。沒什麼大不了的,離婚都不可怕,隻是有一個想法有什麼可怕的呢?
第2個問題:離婚能解決問題嗎
在人生中都會有無數的問題,在小學的時候,我們會害怕自己的成績不夠優異,而現在想想有點可笑。而當初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苦惱呢?就算是自己做不好習題,又能怎麼樣呢?婚姻生活也是如此,在生活中遇到了看似不可解決的問題,其實過一段時間後,也能夠迎刃而解。
第3個問題:自己把離婚當做威脅手段了嗎
夫妻間因為矛盾往往會用離婚來威脅對方,來發泄自己心中的憤怒。這一方法也不是不能用,但是要適當的用,更不能當做常規武器來使用。
第4個問題:難道一點都不珍惜以前的相愛嗎
如果離婚的念頭已經清晰和逼近了,那麼你還應該問自己:我該珍惜這段感情嗎?如果真的沒有什麼好珍惜、留念的,找不到以往生活的感動細節,那麼這段婚姻真是走到頭了。
第5個問題:一定要死板地遵守婚姻法則嗎
在婚姻生活中,很多夫妻都會對對方訂立一些不能越過的法則,一旦有人越過這條法則,安穩的家庭生活就會進入緊急狀態,會一步步的走向婚姻的邊緣。但是,不能愚蠢的采用“一棒子”法則,沒有一票否決的愛情,具體問題能夠具體分析,沒必要讓“晚上十一點之前不回來就離婚”、“欺騙我一次就離婚”這樣的想法一次次強化,把自己的感情如箭般固定在蓄勢待發的弦上。
第6個問題:是自己的問題,還是婚姻有問題
在離婚之前一定要考慮這個問題,問題是出在自己的身上,還是婚姻有問題。是自己不愛這個人了,還是對婚姻生活就有看法。古人講求“一日三省吾身”,如果你感覺對婚姻不滿意,應該想到,對方可能也有同樣的感覺,那麼,錯誤真的是在對方嗎?如果你用同樣的方式開始另一段婚姻,就一定能夠到達幸福的彼岸嗎?如果你能改變生活的態度,是不是就可以避免離婚的結局?難道你真的願意開始新的生活而不願意挽救眼前的婚姻嗎?
第7個問題:離婚就能獲得更好的生活嗎
新的生活難道就會從始到終的比原來的生活更美好嗎?現在,很多人離婚大多源於第三者的插入,因為外遇造成離婚的幾率在不斷地上升。離婚可能是對一方的傷害,但不一定就能讓沒有過錯的人過上幸福的生活。
第8個問題:考慮到離婚的殺傷力可能會殃及無辜了嗎
一對夫妻離婚後,造成最直接的傷害對象是孩子。如果隻是為了孩子維持一個沒有生活味道的婚姻固然是很可悲的,但是,在離婚的時候不能考慮孩子的感受更是不可原諒的錯誤。一樁離婚事件還可能引起周圍的人群的不安,比如,雙方的父母、親戚、朋友,甚至會攪渾整個交際圈,所以,離婚的主角在做決定之前,還要考慮周邊人的感受。
倫理道德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這是源自《孟子》裏的一段話,文中的意思就是強調了晚輩一定要孝順父母,不能因為自己的私欲而影響到這一倫理道德。
孝敬父母並不需要太多的物質財富和實踐,隻要一句話、一個問候、一個親吻,一條短信,一束鮮花,一個擁抱……就能讓年逾古稀的父母熱淚盈眶。父母們的要求並不高,隻要是發自肺腑的就能滿足。也許,為人父母者根本就沒有期望能從子女這裏收獲多少回報,他們隻是憑本分、良心為我們做了一切,最大的願望就是平平安安過一輩子,有吃有喝,比自己過得好就行了。
然而,為人子女如何才能讓老人在良心上得到安寧呢?也許我們終生都難以賺取足夠讓我們快意報恩的金錢,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回報自己的父母。也許我們可以常回家看看;也許我們可以量力而行,花少許的錢讓他們做一次短途旅行……生命有盡頭,但是我們的心裏欲望卻沒有盡頭,孝敬父母無須做出太多的等待,更不能把親情以外的東西作為等候的理由。
感恩父母
贍養老人是華夏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家庭的倫理道德。從社會的角度來說,贍養老人並不是做子女的情感意願問題,還是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在佛家思想中就特別強調了知恩、報恩的意義。在應該報答的諸種恩德中,如父母恩、國土恩、三寶恩、師長恩、眾生恩等等。
而在佛家思想中,父母對子女有十種恩:第一懷胎守護恩;第二臨產受苦恩;第三生子忘憂恩;第四咽苦吐甘恩;第五回乾就濕恩;第六哺乳養育恩;第七洗濯不淨恩;第八遠行憶念恩;第九深加體恤恩;第十究竟憐憫恩。
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文明就是孝道。依據傳統,就有“百善孝為先”、“求忠誠於孝子之門”之說,這深刻的說明了孝的重要性。孝行之道,是做人的基礎,是修養道德的方便之門。
總之,每個人都必須施行孝道,才能完善人格,修養自己的品德。如果與孝行相反,都會有損人格和道德,甚至還會失去做人的資格。不孝的思想是人間禍亂的根源,如果能心存孝道,就能維護好自己的人際關係。所以,若能廣泛地推行孝道之風,則定能人人向善,家庭和睦,國家安定,社會和平,便能趨於孔子所謂的“大同社會”。儒家因此而提出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以孝治國,依孝盡忠。
家庭中要特別注意處理好婆媳關係
很多家庭,婆媳住在一起,因此,婆媳關係對夫妻婚姻也有著一定的影響。說直接點,就是婆媳之間容易產生矛盾,往往因為一些小事都能吵鬧起來。若要維持家庭的融融之樂,做婆婆的要公允,要寬恕;做媳婦的要理解,要忍讓。婆婆也是做過媳婦的,而媳婦將來也要做婆婆的。做了婆婆,就不應該故意向媳婦尋錯處。若遇到媳婦有錯誤的地方,也應該和顏悅色地糾正她;給媳婦指出錯誤的時候,語言要柔和些,不能在眾多人的麵前讓她難堪。
盡量避免因為隔膜而產生的誤會,婆婆要待媳婦像女兒那樣。媳婦有不周到的地方,要退一步想:“年輕人總有點不懂事的”。這樣處處原諒她,自然彼此之間就會你親我愛了。此外對於媳婦娘家的親人要熱情,不能板著臉。做媳婦的要易位設想:“我將來也要做婆婆的啊。假如將來有一個媳婦不稱自己的心意,我將會覺得怎樣呢?”因此,媳婦要對待婆婆像自己的母親一樣盡孝道。
有些媳婦確實胡攪蠻纏,不講道理,常常會因為丈夫的收入低、工作忙、家裏的人口太多而挑毛病,甚至還會因為娘家的實力來輕視丈夫和公婆。顯然,這樣的媳婦隻能讓家庭陷入破碎的局麵。
一旦自己的母親與妻子出現了糾紛,身為兒子(丈夫)要盡量去說服她們,對她們應作個別談話。對待母親的態度要誠懇,仔細了解情況,安慰老人。當老人對媳婦提出一些錯誤的時候,兒子要順勢承認妻子的錯誤,讓老人家出一口氣,緩和氣氛;而對於妻子,應該表示出萬般的同情,進行相應的解釋和安慰,慢慢地消解心中的怨恨,讓妻子感到夫妻間的恩愛,從而孝敬長輩。
現在,很多年輕人結完婚後,隻顧自己的老婆和孩子,把父母丟在一邊;所以有些讓人疑惑和納悶:為什麼不能像愛妻子那樣愛自己的父母呢?古人雲:以愛妻子之心愛父母,則無有不孝。父母有過,兒子當麵斥非,背後議短者,此皆不善不孝。我們須得知道:“要知親恩,隻看自己怎樣養兒育女;要求子順,必先自己做到孝順爹娘。”
子女孝敬老人不僅僅從物質方麵,還要讓父母在精神方麵也滿意,要適時地安慰、照顧老人,不能辱罵老人或向老人動粗,任何對老人不敬的行為都要受到道德的譴責或者法律的追究。因此,每個家庭都應該樹立強烈的關心老人和愛護老人的責任心,為良好的社會風氣樹立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