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說做道士本應到道觀去做,可是唐玄宗卻把楊太真接進了宮中,還在皇宮中特意給楊太真修建了道觀,稱為太真宮,他的良苦用心可見一斑。剛開始,為避人耳目,唐玄宗還按捺自己,讓楊玉環做了幾天的清閑女道士。可時間一長,看著這個美人兒就在身旁,唐玄宗再也按捺不住了,他要擁有她。於是,他帶著楊太真來到了驪山溫泉,借著修養的名義,日日笙歌、夜夜歡娛。剛開始,楊太真還很懷念和壽王在一起的日子,漸漸地,君王的寵愛讓她把壽王拋在了腦後。她開始把心思用在怎麼更好地迎合聖意、更好地獲得皇上的歡心上,她清醒地知道:她已不是那個少不更事的壽王妃了,既然皇上喜歡她,那她就隻好讓皇上更喜歡她,她可不想長伴青燈、浪費自己的青春年華。更何況她俘獲的是一個君主的心,她將成為全天下女性的首領,那該是怎樣一種氣魄!
兩人回到宮中,楊太真還是住在道觀裏,玄宗則返回興慶宮。這次回宮,兩人多了幾分默契。白日裏,楊玉環做她的女道士,晚上則夜夜侍寢。漸漸地,楊太真的地位日益明朗,她見玄宗時不再穿道服,而是穿普通嬪妃穿的衣服,宮女們也稱呼她為“娘子”,兩人過上了實際的夫妻生活。天寶四年,楊玉環做道士也已經四年多了,玄宗認為時機成熟,朝野都已經知道楊太真是他寵幸的人,決定把楊太真扶正,給她一個名號。目前隻剩下一個障礙了:壽王還沒有妃子,隻有先給壽王選了妃子,冊封楊太真才顯得順理成章。
之前也有給壽王說媒的,可壽王還沉浸在失去愛妻的傷痛之中,沒有心情再娶,他心裏還存有一絲僥幸:也許他的玉環哪一天就回來了。雖然也時時能聽到從宮中傳出來的消息:楊太真和皇上去溫泉共浴、楊太真和皇上夜夜廝守……但他始終不願意相信,他的妻子不可能背叛他投入別人的懷抱,何況那個人還是他的父親,他父親當年是那麼愛他的母妃,怎麼會奪他所愛呢,他不相信。玄宗也知道他這個兒子是個固執的人,以前沒有時間多管,這次涉及到他自己冊立新妃的事情,他不得不上心一點。他知道這壽王向來聽鹹宜公主的話,便把鹹宜召進宮來,擺出一副慈父的麵孔:“鹹宜,你哥哥沒有王妃已經四年了,朕看著很不忍心,現在有一個好姑娘,賢良淑德、出身名門,朕想把他賜給你哥哥做王妃,你去和他說說。”這鹹宜公主自從武惠妃去世就失去了玄宗的寵愛,今天又被父親叫到身旁,自是感到激動莫名,一口應承下了這個差事。她來到壽王府,把事情告訴了哥哥:“哥哥,父皇想把韋氏冊封為壽王妃。這韋氏是名門之後,她的上祖父是韋巨源,也就是武皇後時期的宰相。你如果娶了這韋氏,對你將來的發展會有幫助的,你可不要再推辭了。”
“我誰也不娶!”
“哥哥好糊塗,壽王妃不會再回來了。聽說父皇要立她為妃,你怎麼能和父皇搶女人呢!父皇喜歡上她,你就再也沒有機會了。如果你還對她念念不忘,隻會招致父皇的反感,那你不但等不回壽王妃,連自己的命都會搭進去的。
壽王聽了妹妹的話,知道大勢已去,就勉強答應下了這門親事。
韋氏正式被冊封為妃,接著玄宗要考慮冊封自己的美人兒了。“給她一個什麼封號好呢?想封她為皇後,可是朕已經幾十年沒有冊封皇後了,這樣一來難免惹人注意。畢竟玉環曾經做過壽王妃,朕還是低調一些,封她做貴妃吧!”想好了以後,玄宗興致勃勃地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楊玉環:“朕要封你做貴妃,你高不高興啊?”楊玉環雖然是以女道士的身份入宮的,可是前後在宮中也隻住了四年多的時間,對於皇帝妃嬪的稱號還是有一些了解的。“貴妃?貴妃不是僅次於皇後的嗎?聽說自從王皇後被廢後,皇上再沒有立過皇後,那我不就是這後宮中最大的官了嗎?”楊玉環越想越高興,嬌滴滴地對玄宗說:“謝皇上!”
為避免惹人議論,貴妃冊立的儀式並不盛大。雖然隻是小型宴會,兩人還是柔情蜜意、極盡歡娛。楊玉環一朝得誌,自然也不會虧待了家人。玄宗追封楊玉環已經故去的父親楊玄琰為太尉齊國公,封楊玉環叔父楊玄珪為光祿卿,堂兄楊銛為鴻臚卿、楊錡為侍禦史。就連她的三個姐姐也分別被封為夫人:大姐被封為韓國夫人、二姐被封為秦國夫人、三姐被封為虢國夫人。
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楊家的勢力自此興旺起來。三姐妹在京城中買房置地,憑借妹妹的受寵,在京城中越發不可一世起來。朝中有規定,入宮覲見必須要步行,不能攜帶兵器,但虢國夫人可以騎馬入宮覲見,可見唐玄宗對楊家的恩寵。一次,虢國夫人從宮中回府,在路上碰到了建平公主的鸞駕,她非但不避讓,反而讓公主給她讓路。公主哪裏受得了這個屈辱,在路上和她爭執起來。這家丁也是膽大,平日仗著主子的勢力頤指氣使慣了,竟然揚起馬鞭動起手來。馬鞭不僅打到了對方家奴的身上,也打到建平公主的身上。駙馬督尉獨孤明下車攙扶公主的當兒,也挨了幾鞭。看著建平公主的可憐模樣,虢國夫人咀嚼著勝利,滿意地離開了。建平公主哭著進宮見駕。玄宗見女兒滿臉淚痕,忙問道:“是誰這麼大膽,連朕的女兒也敢傷?”
“父皇為女兒做主啊!”說著又抹起眼淚來。
建平公主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說了。玄宗一聽是虢國夫人做的,態度立即一百八十度轉彎:“一派胡言,虢國夫人向來為人賢淑,怎麼敢阻攔公主的車駕,還傷人?一定是你們仗著自己是皇親國戚,作威作福,還反咬一口,朕對你們實在是太失望了!”
建平聽到父皇的話後,驚訝得一時說不出話來。“疼愛自己的父皇哪裏去了?今非昔比,父皇真的是變了!”建平悻悻地退出皇宮,連駙馬也因為這件事被革去了官職,朝野為之震動。大家自此更知道了楊氏一門的厲害,也看出了皇上對楊家的特殊恩寵,此後對他們不是敬而遠之,就是曲意逢迎。
楊家一門雖然自此顯赫,有一個人卻被忘記了,他就是後來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楊國忠。楊國忠本名楊釗,國忠是後來的名字。他是楊玉環的從祖兄,自小就是個混混,整日裏沒有什麼正經事做,混吃混喝、喝酒賭錢。一次,在老家和人賭錢,結果輸了太多還不起,就偷偷跑出來投奔蜀州的叔父楊玄琰。剛來到叔父家他還比較克製,裝成是一個知書達理的人。時間一長,又去喝酒、耍錢。有時贏點小錢,還給妹妹們買點小禮物哄她們開心。可賭錢是十賭九輸,漸漸地他又欠下了一大筆賭債,債主竟跑到楊玄琰家來要。楊玄琰官雖然不大,可也是書香門第,家裏哪裏發生過這樣的醜事,趕快替他還了賭債,攆走了他。這楊釗在親戚中早已經臭名昭著,尋思著自己也沒有什麼地方去投靠了,不如去參軍吧,也許能混個一官半職的,所以去參了軍。他長得魁梧,又有力氣,打仗的時候表現勇敢,剛開始挺被看好。可時間一長,他就又犯了老毛病,到處敲詐、欺軟怕硬、喝酒鬧事,因此被趕出軍營。楊釗本以為自己這一生也就這樣了,要靠為人打架、看家度日。後來,聽說自己的堂妹竟然已經貴為貴妃,他知道自己又有機會了。和這楊玉環雖然不是特別熟悉,但當年在楊玄琰府上,他和那楊家的三妹卻是玩得很好,想那遠房的三妹還是會幫忙的。下定決心以後,他一個人來到了長安,先是找到虢國夫人的住處。虢國夫人倒也很熱情。楊釗大包小包地把從蜀地帶來的特產送給虢國夫人,再加上他的甜言蜜語,虢國夫人答應為他引見。
楊玉環對楊釗的印象不深,不過三姐極力讓她見見,她也不好推辭。楊釗見了自己的堂妹又用上了那套甜言蜜語的功夫,加上帶來的蜀地特產又讓楊玉環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時代,一陣感傷過後,求了唐玄宗給了他一個金吾兵曹參軍的差事。楊釗當然不會滿足於一個小小的金吾兵曹參軍,他借助虢國夫人的力量,頭上又頂了一個國舅的頭銜,開始混跡於達官顯貴之間。這楊釗在家鄉雖然不務正業,但到了京城,看到自己有了如此機會,便漸漸收斂起來,一心在仕途上鑽營,官也漸漸做大了,很快從金吾兵曹參軍升入了戶部,做起了戶部的度支判官。接著他又升為監察禦史、檢校度支員外郎兼任禦史等職。來京城不到一年的時間裏,楊釗的官升了又升。他對官場上的事情也漸漸摸清了道路。他知道自己如果想有更大的發展,必須得找一顆大樹來靠了。雖然自己的堂妹是皇上的寵妃,但朝中自有朝中的勢力,現在朝中明顯地分為兩派:宰相李林甫一派和太子李亨一派。
當年,李林甫挖空心思討好武惠妃,想把壽王扶為太子。可是武惠妃走得太早,樹倒猢猻散,壽王沒有了靠山,還是沒能當成太子,連自己的妻子也被皇上霸占了。壽王沒有了利用價值,李林甫自然棄他而去,開始認真鑽營自己的權勢。新立的太子李亨也想快些培植自己的勢力,但他剛剛被立,羽翼還不豐滿,不能明目張膽地與李林甫抗衡。所以隻能維持表麵的和諧,背地裏做些動作。他一麵籠絡朝臣,一麵對邊疆帶兵的將領示好,韋堅和皇甫惟明就是其中重要的兩位。韋堅是他的小舅子,因為開鑿廣運潭成功,受到皇上的重用。皇甫惟明曾經做過太子的幕僚,現在是河西、隴右節度使,手握重兵。太子本以為內有功臣幫助、外有將臣輔佐,李林甫應該不敢對他輕舉妄動。可他低估了李林甫的實力,他的一舉一動都在李林甫的視線中,李林甫正在尋找機會將他們一舉殲滅。
正趕上皇甫惟明與吐蕃打仗,大敗吐蕃,來京城報捷。太子想利用這個機會和他商量一下以後的路該怎麼走。可是太子私會邊疆重臣很容易落人口實,被人說成圖謀不軌。所以太子李亨、皇甫惟明、韋堅三人在夜裏找了一個道觀,換了便服相見。幾人對李林甫的專政都很不滿,先是發了一頓牢騷。然後皇甫惟明問道:“太子以後有什麼打算?”
李亨說:“我想找機會扳倒李林甫那個奸臣,但現在時機還沒到,我的想法是我們再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