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口琴基礎知識
口琴的曆史
口琴源於中國。大約數千年前,被稱為笙“Sheng”。這種由竹簧片發聲的樂器很快風靡亞洲,在傳統音樂中占據重要地位。18世紀後期,Sheng傳入歐洲,很快在音樂界流行開來。(遠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國就已有了笙的雛型。在出土的殷(公元前1401~前1122)墟甲骨文中有“和”的記載。“和”即是後世小笙的前身。《爾雅·釋樂》記載:“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
19世紀,歐洲樂匠們開始嚐試用金屬簧片來代替Sheng中的木質簧片。大約在1820年,一名叫Christian Friedrich Buschmann的年輕樂匠打造出了第一支采用金屬簧片的口琴(當時稱為Aura)。這種Aura以它獨特的魅力而受到音樂家們的廣泛好評;但當時的Aura卻隻有吹音,而沒有吸音。
大約在1825年,歐洲人Richter發明了一種樂器,成為了現代口琴的雛形。該樂器擁有10個吹孔和兩張簧板,每張簧板上由10片簧片。這樣,在每個吹孔上通過吹氣和吸氣都可以發音,Richter所選擇的這些音符也就是現在全音階口琴的音階排列,有時也叫做標準Richter音階。
口琴的大量生產是在1829年的Vienna,很快在其它城市也出現了口琴製造廠。在德國小鎮Trossingen,鍾表匠Christian Messner和他的表兄Christian Weiss利用業餘時間來製造口琴,但很快他們的口琴生意便紅火了起來。幾年後,當地另一位鍾表匠Matthias Hohner開始拜訪 Messner和Weiss,並學到了口琴的製作工藝,同時也開始了自己口琴生意。
顯然,Matthias Hohner並不是一名很棒的口琴手,然後他卻是一位出色的商人。在市場上,Matthias擊敗許多競爭者,並且開始向美國出口口琴,很快美國便成了他最大的市場。1900年,Matthias將生意移交給了5個兒子管理。
在20世紀的前半葉,口琴的流行度繼續擴展延伸,與此同時口琴樂隊也發展迅速。Hohner發展了半音階口琴(Chromatic Harmonica),通過控製一個按鈕可以演奏出所有的音符。1930年,Larry Adler 成為最著名半音階口琴手,這項榮譽一直保持到2001他的去世。
在美國,口琴作為藍調樂器而文明於世。二十世紀30年代以及40年代前期的代表為John Lee “Sonny Boy” Williamson。二次世界大戰之後,Chicago成為藍調音樂的中心,這裏聚集了許多傑出樂手,如Rice Miller 和Little Walter。許多人一直認為Little Walter是最著名的藍調口琴樂手。Little Walter於1968去世。
在口琴作為藍調樂器而極度流行的同時,也有許多人通過Bob Dylan的民俗音樂開始熟悉口琴。進年來,許多傑出口琴手像Kym Wilson和Jerry Portnoy繼續發展藍調口琴風格,而其它像Howard Levy和Brendan Power則形成了一種新型且富有激情的口琴演奏風格。
回顧口琴的漫長曆史,大部分傑出的口琴樂手都出自美國。目前網絡為學習口琴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也許在21世紀,口琴的誕生地中國,世界級的口琴樂手也會不斷湧現。
口琴與其它樂器相比具有很多優點,口琴體形小巧,價格低廉,聲音宏亮,而且十分方便攜帶。也就是說,隻要你願意便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隨心所欲的拿出口琴來盡情吹奏。對於那些想學一種樂器而又沒有機會或者時間去專門學習的朋友來說,口琴將是實現你願望的理想樂器。
在西方音樂裏口琴被廣泛使用。很久以前由數名口琴樂手組成樂隊就很普遍了。在這些樂隊中,口琴通常是和其它樂器協同演奏的,例如吉他、鋼琴、鼓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西方藍調音樂中,口琴吹奏有著重要的地位,在傳統音樂中口琴通常和聲響樂器(不包括鼓)協同演奏。同所有的樂器一樣,口琴也有很多世界級的一流演奏家,吹奏出動聽的音樂。
在亞洲國家,複音口琴和重音口琴最為流行,通常用來演奏傳統民謠和鄉村音樂。而歐美國家流行的口琴為布魯斯口琴又稱為全音階口琴/10孔口琴,適合演奏藍調音樂、搖滾音樂、鄉村音樂和民謠音樂等。
藍草音樂流派
藍草音樂美國基礎音樂的一種形式,根源於愛爾蘭、蘇格蘭和英國傳統音樂。同Jazz音樂相似,在藍草音樂中,每種樂器輪流主導演奏的節奏旋律,與此同時其它樂器作背景伴奏;而在古時音樂(old-time music)中,所有樂器或者同時協同演奏,或者由一種樂器主導演奏的節奏和旋律,而其它樂器隻能伴奏。
與主流的鄉村音樂不同,演奏藍草音樂時基本使用原聲學樂器,幾乎很少會用到電聲樂器。經常使用的樂器有小提琴、班卓琴、原聲吉他、曼陀林和立式貝司,這些樂器最初由農莊黑人舞蹈樂隊普遍使用,這些樂隊擅長布魯斯和爵士音樂的集體表演,但與此同時他們也在遺棄這些原聲學樂器,後來由白人音樂家們重新使用並得以推廣。
關於藍草音樂中所使用的樂器種類,曾經也是音樂家、樂評人和藍草愛好者們激烈爭論的話題。由於藍草音樂的名字來源於Bill Monroe的樂隊“The Blue Grass Boys”,故人們一直把該樂隊使用的樂器認為是傳統的藍草樂器,其中有曼陀鈴、小提琴、吉他、班卓琴和立式貝司。隨著藍草音樂的發展,樂隊開始使用各式各樣的樂器來演奏,其中除手風琴、口琴、猶太琴、鋼琴(piano)、鼓和電吉他以外,還有其它傳統藍草樂器的電學版本。這被認為是背離了傳統藍草風格的激進派藍草風格。
藍草音樂的形成
藍草作為個音樂流派出現於20世紀40年代中期。由於戰爭期間的配給製度,使得唱片的發行受到了極大限製;這也是藍草音樂為何興起於二戰之後,而不是更早時期的最好說法。
對於任何音樂流派來說,都無人自稱是該流派的創造人;然而,融合了古時音樂、藍調音樂和爵士樂的藍草音樂的出現,卻可以追溯到於1939年組建的一支樂隊Blue Grass Boys。如今該樂隊成員Bill Monroe被譽為藍草音樂之父,而藍草音樂也得名於該樂隊的名字。1945年,班卓琴手Earl Scruggs的加入成為藍草音樂發展史上的一個關鍵期。1945~1948年,Monroe樂隊中的靈魂人物為:班卓琴手Earl Scruggs、主唱兼吉他手Lester Flatt、小提琴手Chubby Wise、貝斯手 Howard Watts 和aka手Cedric Rainwater,他們創造了直到今天仍被奉為典範的經典樂聲和樂器組合。
當時僅Blue Grass Boys樂隊演奏藍草音樂,這也僅是樂隊的獨特風格。直到後來其它樂隊也開始演奏該風格的音樂時,藍草音樂才被公認為一種音樂流派。1947年,Stanley Brothers樂隊以Blue Grass Boys的風格錄製了傳統曲目“Molly and Tenbrooks”,這被認為是藍草音樂作為一個流派的開始。
需要指出的是,藍草音樂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民俗音樂。但是,許多藍草歌曲的主題都和民俗音樂一樣帶有追憶往事的情愫。實際上,許多被認為藍草音樂的歌曲都是民俗音樂或古時音樂的老作品,隻不過現在重新用藍草音樂的風格演奏而已。藍草音樂被很多職業音樂家錄製和演奏過。盡管業餘音樂家以及一些發展趨勢很重要,但仍是職業音樂家們確定了藍草音樂流派的發展方向。
盡管藍草音樂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民俗音樂,但是它們之間確實相互影響著。民俗學者Neil Rosenberg博士就曾指出,藍草音樂的癡迷者和音樂家們都很熟悉傳統民俗歌曲和古時音樂,並且他們也經常在演出和節日中演奏這些歌曲。
藍草音樂的發展
二十世紀4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是第一代藍草音樂家們的時代。50時代可謂黃金時代,期間出現了一批優秀樂隊。
第二代藍草音樂家興盛於在二十世紀60年代中後期,其中很多出自第一代藍草樂隊。在第二代音樂人中,激進派藍草音樂有一定程度發展。
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第三代藍草音樂家將藍草推向鼎盛。期間的藍草音樂和以往相比有了不少顯著變化,音樂家們對主流藍草重新做了詮釋。高質量音響設備使得每個樂隊成員都可以單獨表演,“wall of sound”風格也開始形成。仿效Tony Rice的音樂模式,吉他領奏也逐漸普遍起來。電貝司替代傳統原聲貝司也開始為大眾接受,而其它電聲樂器則繼續遭到激進派藍草圈以外的抵製。非傳統的和音也為更多人所接受。另一方麵,這一代人通過新的演奏方式使得更多的傳統歌曲重新煥發生機。
第四代藍草音樂家是否出現,至今仍有爭議,其特征應該是高超的演奏技術。盡管目前還看不到明確的發展趨勢,然而第四代最優秀的藍草人可能就是Chris Thile,從13歲開始,已經出了5張獨奏專輯。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期以來,數位主流鄉村音樂家已開始經錄製藍草音樂唱片。Ricky Skaggs,最初是一位藍草音樂家,80年代轉向主流鄉村音樂,1996年回歸藍草。自1996年以來,Ricky陸續發行了數張藍草音樂專輯,並同樂隊Kentucky Thunder巡回演出。與此同時,鄉村音樂超級明星Dolly Parton 和Patty Loveless都開始發行藍草音樂專輯。隨著Coen Brothers主演的電影《O Brother,Where Art Thou》和隨後的“Down From the Mountain”音樂巡回演出,藍草音樂為更多的大眾了解。美國的Yonder Mountain String樂隊、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的Druha Trava樂隊也吸引大眾的目光,盡管他們處於激進派藍草音樂的邊緣。
談到藍草音樂的近來發展就不能不提Alison Krauss,盡管她被認為一名主流鄉村音樂家,作為歌手兼小提琴手,16歲時就發行了第一張專輯。Krauss同樂隊Union State 是電影《O Brother,Where Art Thou》插曲的主要演奏者。作為樂隊Union State的獨奏藝術家、合作者和音樂製作人,Krauss獲得了2006年總共20次格萊美獎,是曆史上獲獎次數最多的女性,在獲獎次數名單中名列第7。
近幾年的優秀藍草樂隊還包括Earl Brothers(他們創作新式音樂,但仍能喚起大家對藍草和古時傳統的記憶),New York 的James Reams和Barnstormers樂隊(原創傳統音樂樂隊),和Cherryholmes(家庭組合,用華麗的彈撥手法和演唱方式演奏傳統的藍草音樂)。
藍草音樂流派
自從藍草音樂出現之初,幾乎就存在兩個不同的分支(傳統藍草流派和激進藍草流派),60年來都在逐漸的發展變化。
傳統派藍草音樂,正如其名所示,強調音樂中的傳統元素。傳統藍草音樂家隻使用原聲樂器,來演奏民俗歌曲和簡單的傳統和音歌曲。早期傳統藍草也會用到不被主流藍草所接受的一些樂器,如washboard、mouth harp和口琴;同時對於藍草樂器的使用有時也會稍又不同(有些樂隊中會有多個吉他手和小提琴手)。該流派的音樂旋律和歌詞都很簡單,通常使用I-IV-V的和音樣式,吉他手很少起主導作用(與福音歌曲的顯著區別)。
激進派藍草音樂在20世紀60時代後期到70年代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由於一些樂隊開始用電聲樂器演奏並引入了其它流派(特別是rock&roll)的歌曲。不過,激進藍草的出現可以追溯到最初的一支藍草樂隊。感受一下Earl Scruggs早期在Foggy Mountain Boys中演奏的班卓琴和貝司二重奏,從中可以發現一些激進藍草的印跡。該流派的四個關鍵元素是樂器(包括電聲樂器)、模仿或借鑒其它流派風格的歌曲、改良和音以及“jam band”式的即興創作。
口琴的分類
全音階口琴
全音階口琴有十個吹孔,每孔吹吸產生兩個音,故稱十孔口琴,又可以稱為民謠/藍調口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