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篇
故事:有誌不在年高,無誌空長百歲
戰國時期,人才輩出,甘羅就是秦國一位最年輕的政治家。
當時,文信候呂不韋想要攻打趙國,需要先找一個官員去燕國做丞相,就命張唐前去,沒想到張唐竟然不願意,呂不韋很生氣,卻拿他沒有辦法。
這時,甘羅自告奮勇前去說服張唐。他分析了張唐現在的處境,指出他如果不去的話可能導致的後果。張唐聽後嚇出一身冷汗,連忙說願意前往。
後來,甘羅又出使趙國,沒動一兵一卒就讓趙國交出了五座城池,同時還籠絡了趙國,達到了秦國的目的。
秦國為了獎賞甘羅,就卦他為上卿,賞賜(cì)了許多田宅。當時,甘羅隻有12歲。
“有誌不在年高,無誌空長百歲”,這句話告訴我們:人無論年紀大小都可以立誌,有所作為;如果沒有誌氣、沒有作為,即使活到百歲也白活。
雜草鏟除要趁早,孩子教育要從小
【釋義】指對孩子的教育要從小抓起,讓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才能健康成長。
【例句】俗話說:“雜草鏟除要趁早,孩子教育要從小”,娃都七、八歲了,該送到學校識字了。
鼓不打不響,事不做不成,人不學無術
【釋義】指鼓隻有敲打才響,事情要去做才有可能成功,人要通過學習才能掌握技能。
【例句】常言道:“鼓不打不響,事不做不成,人不學無術”,難道你就眼看著親侄子小小年紀在外麵鬼混而置之不理嗎?
不挨罵,長不大
【釋義】指青少年不經過批評教育,是難以明事理的。
【例句】犯錯誤怕什麼,我晃晃犯了多少錯誤,做了多少檢討,受過多少批評,不挨罵,長不大,登雲就把我整得夠嗆!(王英先《楓香樹》二零)
井要淘,人要教
【釋義】淘井:過一段時間要把井底的淤泥、渣滓(zhāzǐ)等淘出來,使井水保持清潔衛生。教:教育,訓練。指人隻有通過教育才能成才。
【例句】睿睿會彈琴,會跳舞,成績還好,而博博才剛學會100以內的數,“井要淘,人要教”,誰叫博博家窮上不起學呢!
牛要耕田馬要騎,孩子不管要頑皮
【釋義】指對少年兒童要嚴加管教,才能夠健康成長。
【例句】淘氣的東東不論幹了什麼事,他爸爸都說:“孩子還小,長大就懂事了。”牛要耕田馬要騎,孩子不管要頑皮,孩子的啟蒙教育很重要,一定要從小嚴加管教,以免日久形成不良習慣。
樹不修不成林,兒不育不成人
【釋義】子女不受良好的教育就難以成為有用之才。
【例句】俗話說:“樹不修不成林,兒不育不成人”。咱們隻要把孩子往革命的路上引,他們就能長成為有用的人。(海濤《硝煙》五章)
樹小扶直易,樹大扳直難
【釋義】強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比喻孩子從小有了缺點應及時糾正,等長大了就很難糾正了。
【例句】少年時期是一個人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階段,“樹小扶直易,樹大報直難”,每位家長及老師一定要關注孩子的成長。
幼木長成材,能為棟梁柱
【釋義】比喻小孩子隻有從小精心培養,長大後才能成為棟梁之材。
【例句】別看我們現在小,常言道:幼木長成材,成為棟梁柱,20年後,看我們的作為吧。
寵是害,嚴是愛
【釋義】指對子女嬌生慣養,使之養成不良習慣,實質上是害了他們,從小對他們嚴格要求,實質上是愛護他們。
【例句】劉軍對孩子從小就非常嚴厲,從不溺(nì)愛孩子,因為他知道:“寵是害,嚴是愛”。
縱子如縱虎
【釋義】指如果對子女放縱嬌慣,將後患無窮。
【例句】俗話說:“縱子如縱虎”。你這樣嬌慣你的兒子,恐怕早晚要出事。
好鋼要經三回爐,好書要經百回讀
【釋義】指多次冶煉才能煉出好鋼,書要反複閱讀才能掌握其內涵。
【例句】我讀了三遍《紅樓夢》,可對於內容還是一知半解,“好鋼要經三回爐,好書要經百回讀”,看來我得繼續讀下去。
種田不好誤一年,讀書不好誤一生
【釋義】不好好種田,隻會影響一年的收成,不努力讀書,會影響一生的前程,強調讀書是人生的關鍵。
【例句】大哥當初上學不用功,一輩子窩在窮山溝,“種田不好誤一年,讀書不好誤一生”啊!
不是知音話不投
【釋義】投:投合。互不了解的人難以把話說到彼此的心坎裏。
【例句】“不是知音話不投”,如果不是互相了解的兩個人在一起談話,彼此是很難溝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