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法篇

故事: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春秋時期,一個叫艾子的人在路上走,他遇到了一個叫毛空的人,就問他最近有沒有聽說什麼新聞。毛空便張口說道:“一隻鴨子一次就生下一百個鴨蛋。”艾子不信,毛空又說:“那可能是我聽錯了,可能是兩隻鴨子生的。”艾子還是不信,毛空就一次次地增加鴨的數量,但是艾子始終不信。

於是,毛空又講了一件事,說上個月天上掉下了一塊肉,有三十丈長,十丈寬。這時,艾子忍不住說道:“世界上哪有這麼大的肉,而且還是天上掉下來的,你見過嗎?它掉到哪裏了?另外,你剛才說的鴨子是誰家的?”這一問,毛空回答不出來了,隻好說:“我是在路上聽別人說的”。

艾子就對他的學生說:“你們可不要像他一樣‘道聽途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告訴人們聽到的話不可靠,親眼見到才真實。

造法容易執法難

【釋義】比喻頒(bān)布一條法律並不困難,要想徹底地實行它卻不那麼容易。

【例句】為了抓捕犯罪嫌疑人,警察們都幾天沒合眼了,造法容易執法難,他們是最辛苦的人。

魚逃得過魚網,人逃不過法網

【釋義】魚被捕到,可能僥幸逃脫;人若犯法,卻難逃法網,終會遭受嚴懲。正可謂“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例句】做人一定要行得端,走得正,不要幹解犯法律的事,魚逃得過魚網,人逃不過法網,犯了罪必定會受到懲罰。

守法朝朝樂,違法日日愁

【釋義】遵紀守法的人每天心情輕鬆、舒暢,有如“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違法亂紀的人卻整日煩憂,擔心遭到法律的製裁。

【例句】我們現在是法製社會,“守法朝朝樂,違法日日愁”,一旦違法便會受到應有的處罰。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釋義】庶民:老百姓。指法律不因人的尊卑高低而改變,不管誰犯法都同老百姓犯法一樣受到懲處。

【例句】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他們不過是唬退鄉紳,怎敢日清日白便打人打死!(周清霖《何典》)

有理不怕先告狀

【釋義】指沒做過虧心事,就不用擔心別人的誣陷和造謠。

【例句】任憑他胡攪蠻纏吧!“有理不怕先告狀”,咱們證據確鑿(záo),難道還怕他?

法與時變,禮與俗化

【釋義】法律因時代不同而發生變化,禮節因風土人情不同而有所不同。

【例句】常言道:法與時變,禮與俗化,你到了內蒙古大草原一定要尊重當地人的風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