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滑冰概述(1 / 2)

第一章滑冰概述

滑冰簡介

滑冰,亦稱“冰嬉”,很多人認為,滑冰是從外國傳來的“洋玩意”,事實上,早在宋代,我國就已經有了滑冰運動,不過,那時不叫滑冰,而稱之為“冰嬉”。“冰嬉”包括速度滑冰、花樣滑冰以及冰上雜技等多種項目。

滑冰曆史

《宋史》記載:皇帝“幸後苑,觀冰嬉”。這項“冰嬉”運動延續了幾個朝代經久不衰,到了清朝已經成了民間普遍的文體娛樂活動。

根據乾隆年間出版的《帝京歲時紀勝》記載:“冰上滑擦者所著之履,皆有鐵齒。流行冰上,如星馳電掣,爭先奪標取勝。”這就是現在的速滑比賽。該書《禮箋》也記述了“冰上蹙鞠,皇帝亦觀之,蓋尚武也”。鞠,即球。蹙鞠即踢球。

可見,我國在清朝就有了冰球運動。是盛行於我國北方的民間傳統體育活動,在山西部分地區也十分流行。這種活動早在宋代就有記載,《宋史·禮誌》稱:“幸後苑觀花作冰嬉。”清人寶竹坡的《冰嬉》詩更有入細的描繪:“朔風卷地河水凝,新冰一片如砥平。何人冒寒作冰戲,煉鐵貫韋作膝行。鐵若劍脊冰若鏡,以履踏劍磨鏡行。其直如矢矢遜疾,劍脊鏡麵刮有聲。”

山西民間流行的滑冰形式除穿冰鞋速滑和花樣滑外,還有一種專供兒童玩耍的冰車。冰車是用木板或木條釘成一個長方形木架,在木架下邊左右釘上一截鈀釘,鈀釘要突出水架之外,用於接觸冰麵,減少摩擦,利於滑行。人坐在水架上,兩手各持一截帶尖的鐵棍以用來加力和撥動冰向,冰車就滑行起來;同時,鐵棍也有掌握方向和掣動的作用。

在人類的上古時代,北歐的遊牧民族就已經利用動物骨胳從事滑冰活動;後來經芬蘭遊牧民族傳入瑞典、丹麥、荷蘭等地,滑冰運動才與人類發生關係,大約在13世紀左右的英國滑冰運動就已經非常盛行。在19世紀末滑冰運動傳入中國。滑冰運動分為速度滑冰和花樣滑冰兩種。速度滑冰是滑冰項目之一,速度滑冰簡稱速滑。是滑冰運動中曆史最為悠久,開展最為廣泛的項目。北京一向是冬季運動開展較好的地區,從舊時“三海”流傳下來的民間冰麵休閑就已經融入北京人的生活,被賦予了一定意義上的人文內涵。

1763年2月4日在英國首次舉行15公裏速度滑冰賽,1889年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首次舉辦世界冠軍賽。男、女速滑分別於1924年、1960年被列為冬奧會比賽項目。

中國速度滑冰運動曾經有過輝煌的曆史,早在1963年羅致煥就在日本長野縣淺間山輕井澤獲得了世界速滑錦標賽男子1500米冠軍,這是中國獲得的第一枚冬季項目世界錦標賽金牌。這一年出生的王秀麗,1990年在加拿大渥太華女子速滑世界錦標賽上獲得女子1500米冠軍,成為中國第一個速度滑冰項目的女子世界冠軍。

1992年,葉喬波在法國舉行的第十一屆冬奧會上奪得兩枚銀牌,實現了中國在冬季奧運會上獎牌“零的突破”,繼而他又多次在世界短距離速滑錦標賽上獲得全能和單項冠軍。為此,中國領導人江澤民簽署命令,授予她“體壇尖兵”榮譽稱號。

中國女子中短距離一直是中國速度滑冰的重點和優勢項目,目前處於世界的中上遊水平,擁有王曼麗、王北星等優秀選手,女子長距離處於中遊水平。男子項目整體上與世界水平差距較大,但是近幾年也湧現出了一批像於鳳桐這樣的優秀運動員。

我國開展速度滑冰比賽項目比較普及的省市和單位主要由黑龍江、吉林、解放軍、內蒙古、遼寧和新疆。

滑冰運動不僅能夠鍛煉增強人體的平衡能力、協調能力以及身體的柔韌性,同時還可增強人的心肺功能,提高有氧運動能力。它還能夠有效地鍛煉下肢力量,十分適合開車族。還有很好的減肥效果。對於青少年來說,滑冰有助於孩子的小腦發育。穿上冰刀在冰麵上盡情奔馳,豪情一番,不僅放鬆心情,更獲得融入自然的樂趣。

滑冰注意事項

1要選擇安全的場地,在自然結冰的湖泊、江河、水塘滑冰,應選擇冰凍結實,沒有冰窟窿和裂紋、裂縫的冰麵,要盡量在距離岸邊較近的地方。初冬和初春時節,冰麵尚未凍實或已經開始融化,千萬不要去滑冰,以免冰麵斷裂而發生事故。

2初學滑冰者,不可性急莽撞,學習應循序漸進,特別要注意保持身體重心平衡,避免向後摔倒而摔壞腰椎和後腦。在滑冰的人多時,要注意力集中,避免相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