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自立改變命運
對青少年的成長來說,其未來的工作、生活乃至青少年的一生,自主自立能力比讀書、成績更重要,它是孩子成長中最基本的素質,是成才的前提。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凡事依靠自己,依靠自己可以提高智力、鍛煉能力、磨煉毅力、增添魄力……
人惟有自立,方能為自己贏得尊嚴和權力,一個國家是如此,一個民族是如此,一個人也是如此!
1自強照亮人生
自強自立是中華民族的一種高尚品質,一種傳統美德。它是支持著中國人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種精神,一種信念,一種境界,是流淌在中華民族文明血管中的生生不息的血液,是中國人民代代相傳的傳世之寶。
《易經》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所在,是一個國家能夠不斷發展與強盛的動力之源。如果一個人不論麵對什麼困難,都能夠百折不撓、自強不息,那麼毫無疑問,成功必將屬於他。
自強照亮人生,自強者自立
中國十大優秀感動人物洪戰輝,連續12年自強自立,帶著妹妹上學。
一位23歲的男生,每天穿梭在大學校園裏,同學們都會看到他用自行車把一個10多歲的小女孩送到石門小學。晚上再接回到他的住處一男生宿舍下的樓梯間。沒有人知道,這位10多歲的小女孩和他居然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原來是犯有間歇性精神病的父親撿來的棄嬰。由於母親離家出走,這位撿來的妹妹,而由他一手帶大。從高中時候起,他就把這位毫無血緣關係的妹妹帶在身邊,一邊讀書一邊照顧年幼的妹妹,平常就靠做點小生意和打零工來維持生活。他由此從男孩開始變成了苦難打不倒的男子漢,在貧困中求學,在艱辛中自強自立。
他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沒有怨天尤人,在遭遇人生狂風暴雨的時候,他用自強戰勝了麵臨的困境。當他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就對另一個更弱小的孩子擔起了責任,就要撐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學會友善、勇敢和堅強。生活已經讓他明白人生的意義,挫折、失敗、災難也隻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內容,用自強的法寶戰勝它們,在於其永不言敗的堅韌不屈,在於自己的拚搏、奮鬥。
中學生是“八九點鍾的太陽”,你們朝氣蓬勃,充滿活力,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想象和憧憬,新世紀的中學生更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然而,這既是你們的榮幸,又是你們的不幸。因為安逸的生活使人們在你們身上難以看到“自強不息”的影子,你們就像溫室裏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的考驗,稍不注意就容易凋零。把祖國的未來交給這樣一群年輕人,不得不讓人憂心忡忡。因此,作為一個新時代的中學生,要時刻準備好,培養自己自強不息的精神,擔任起建設美好祖國的重任。
自強不息,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是催人奮進和獲取成功的法寶,是中華民族可貴的民族精神,是少年敲開成功之門的金鑰匙。即使在艱難險惡的環境中,中學生也要不斷地磨練自己的才幹和智慧,做出卓有成效的努力。有了自強不息的精神,就會使人產生源源不斷的信心,就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潛在的力量,就可以排除萬難麵對現實,最終敲開成功的大門。反之,若是一個人缺少了自強不息的精神,就會輕易地服輸低頭,壓抑了自我發展的想法和潛力,成功又怎會親而近之呢?
在人生狂風暴雨到來的時候,不要畏懼,更不要退卻,要用自強的精神戰勝一切。它是在命運之風暴中奮鬥的汲汲動力,是在殘酷現實中拚搏的中流砥柱,用自強的精神照亮人生,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長道路上需要擁有的。
自立起來,敢於向命運挑戰
被世人稱為“宇宙之王”的史蒂芬·霍金,當得知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在幾年之內就要結束生命時,他像所有得知自己患上絕症的病人一樣,不斷地向上蒼發問,感到十分絕望。可是,經過一段痛苦的掙紮後,他明白了生命的意義,開始利用有限的生命為人類多作貢獻。
在剩餘的日子裏,他學會了自立,在絕望中振作起來,去和命運作鬥爭。全身隻有三根手指會動的他,在輪椅上坐了30多年,撰寫了著名的科普巨著《時間簡史》。他在科學界的聲譽可與愛因斯坦和牛頓比肩,是一個當代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一個探索宇宙奧秘的科學巨人,一個書寫著科學神話的詩人,更是一個坐著輪椅,挑戰命運的勇士!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家也應該像霍金一樣,學會不怕困難,不怕挫折,從絕望中振作,不失去信心,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來。學會自立,做掌握命運的主人。翻開曆史的畫卷,像霍金一樣具有毅力的人,數不勝數,司馬遷、江竹筠、張海迪、洪戰輝等,都成了當代中學生學習的榜樣、奮鬥的典型!
很多青少年難免會問道:我們怎樣才能自立起來?我們怎樣擺脫對大人的依賴,學會獨立生活?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寫過一首《自立歌》:“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是好漢。”青少年的自製力差,為了督促自己,我們可以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一件一件列出來,然後逐步去培養自己的自理能力。低年級學生可以從自我服務做起,穿衣疊被,係鞋帶,整理書包,在學校值日等;到了中年級洗小件的衣服、洗碗、掃地、幫媽媽買小商品、招待客人,在學校布置教室、美化校園等;高年級學生可以學做簡單的飯菜,用電器,修理桌椅等。
2.自己的主意自己拿。我們應樹立自立意識,學會自主決策,不隨波逐流。自主決策就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做出決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並下決心把它做好。有的學生喜歡看書,有的學生喜歡畫畫,有的學生喜歡踢球……每個人的興趣愛好都不一樣,我們應該自己拿主意,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自己確定行動目標,自己判斷和擬定行為方案。
3.自己管理自己。自我管理能力是自立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要學會自己管理自己,首先要克服一些不良習慣,如懶惰、有始無終、拖拖拉拉、無計劃、馬虎湊合、輕易原諒自己等;其次要樹立奮鬥的目標,目標的確立不僅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如興趣、愛好、智力、能力、氣質、性格,還要考慮環境條件;最後要積極參與多種活動,在學習活動、體育運動、社會服務等活動中鍛煉我們的自我管理能力。
親愛的青少年朋友,我們已經長大,相信我們每個人都不想永遠躲在大人的影子裏,而希望自己去開辟出一片新天地。生活是充滿困難與挫折的,我們要學會憑借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和戰勝它們,養成獨立自主地好習慣。我們不應該做溫室裏的花朵,要做冰天雪地裏傲然綻放的梅花;我們不應該做籠中之鳥,要做展翅翱翔的雄鷹;我們不應該成為生長在綠蔭下的小樹,而要做暴風驟雨中毅然挺立的勁鬆。
那麼,請學會獨立,自力更生,努力做一個自強自立的、生活中的強者吧!
2有誌者,事竟成
蒲鬆嶺先生曾經說過:“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古人常說:“有誌不在年高,無誌空活百歲”;“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奪誌也。”這些經曆歲月的打磨依然閃爍著金子般光芒的警句名言,無不說明誌氣的重要性。周總理少年時立下“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大誌,他一生為黨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被放逐途中仍不失大誌,他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不知激勵了多少人。
每個人,乃至一切生物,在世間生存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馬哈魚為了繁衍後代,常常突破一切障礙逆水而上;燕子為了避寒,每年都要不遠千裏橫越大海。動物尚且如此,對於人們尤其是青少年而言,就更應該有一種屢敗屢戰、永不言敗、頑強到底的自立精神。
誌氣,人生大廈的支柱
東漢時期,有一個名叫耿弇的讀書人。從小就認真學習兵書,演練武藝,立誌將來為國家效力。由於耿弇英勇善戰,足智多謀,屢建戰功,很快便被升為大將軍。
一天,耿弇向皇帝要求帶兵北上,平定割據勢力。皇帝聽後,感到十分高興,但又覺得這樣不可能輕而易舉地獲得成功。耿弇說:“大王,隻要我們立定誌向,堅持不懈,就一定可以成功的!”
皇帝答應了。耿弇率兵北上,運用聲東擊西的戰術,連戰連勝,很快就平定了一大部分割據勢力。接著,耿弇又率領大軍向軍閥張步盤踞的地盤推進。雙方在臨淄擺開了陣勢,一場短兵相接的戰鬥殺得天昏地暗。這時,一支箭突然直飛過來,射中耿弇大腿,他拔出佩劍,砍斷箭杆,繼續作戰,把張步打得大敗而逃,這才想起腿上還有一枚箭頭。
皇帝稱讚耿弇說:“將軍以前提出的計劃,我還擔心難以實現,但你終於做到了。這真是‘有誌者事竟成’啊!”
漢光武帝所講的“有誌者事竟成”,後來常被人們引用,而成了一個成語。“誌”是誌氣;“竟”是終於。這個成語的意思就是:人隻要有誌氣、有決心,盡管能夠遇到不計其數的困難和挫折,但一定能夠達到目標。
一個人若沒有誌向,就如同船沒有舵一樣,在茫茫的大海裏,將會失去方向感。與之相反,一個人從小就立誌,不論遇到任何困難,都會不斷朝著目標前進,結果必定會贏得成功。因此,若要成就大事,取得成功,除下有超群的才學,非凡的勇氣,還要有一顆大誌之心。
君誌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失敗了,不要緊,隻要心中還存著“誌”,知難而進、越挫越勇、再接再厲。對於青少年而言,在人生的跑道上,你跑累了,體力耗盡了,沒關係,隻要你有“意誌”,它就會為你提供能量,從而不會使你感到疲倦。
在動蕩不安的東晉,有一個有名的詩人,他從小喜歡讀書,不想求官,家裏雖然窮得常常揭不開鍋,但他還是照樣讀書、做詩,自得其樂。
陶淵明是在貧困交加中離開人世,他選擇了缺衣少食的貧困生活,卻獲得了心靈的自由和人格的尊嚴,並且在回歸田園的生活中開創了一代文風,他的那種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高風亮節,成為中國後代文人和所有中國人的楷模。
辛棄疾《南鄉子》裏有這樣一句話:“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孫仲謀就是孫權,不到二十就繼承父兄基業稱雄江東,但他並不滿足占有東南半壁江山,盡管他對陣的是擁有“臥龍”諸葛孔明的劉備,麾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的曹操,但他絲毫都不在乎,因為他始終牢記“須知少曰拿雲誌,曾許人間第一流”。終使一代梟雄曹操也不能不讚歎道:“生子當如孫仲謀”!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誌氣,喜好田園誌在平淡者,如陶淵明;誌在報效祖國者,如陸遊;誌在拯救人民者,如孫中山;誌在金錢者,如巴爾紮克筆下的葛郎台老頭……不管他們的目標有何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誌氣是他們人生大廈的支柱。
有誌者,必定成功
盲人威爾遜先生是一位成功的商業家,經過多年的奮鬥,他從一個普普通通的小職員而擁有屬於自己的公司和辦公樓,並因此受到很多人的尊敬。
有一天,威爾遜在街上碰到一個盲人乞丐,他掏出100美元遞給盲人後正準備離開,盲人拉住他,喋喋不休地說:“您不知道,其實我並不是一生下來就瞎眼的,都是23年前布爾頓的那次事故!太可怕了!”
威爾遜一驚,問道:“你是在那次化工廠爆炸中失明的嗎?”盲人仿佛遇見了知音,興奮地連連點頭:“是啊,是啊,莫非您也知道?這也難怪,在那次事故中,光炸死的人就有93個,傷的人好幾百,那可是頭條新聞啊!”
盲人越說越激動:“您不知道當時的情況,火一下子冒了出來!仿佛是從地獄中冒出來的!逃命的人群都擠在一起,我好不容易衝到門口,可一個大個子在我身後大喊:‘讓我先出去!我還年輕,我不想死!’那個年輕人把我推倒了,踩著我的身體跑了出去!我當時已失去了知覺,等我醒來後,就成了瞎子,命運真是不公平啊!”
威爾遜冷冷地說:“事實恐怕不是這樣吧?你說反了。”
盲人一驚,用空洞的眼睛呆呆地對著威爾遜。威爾遜一字一頓地說:“我當時也在布爾鈍化工廠當工人,是你從我的身上踏過去的!你長得比我高大,你說的那句話,我永遠都忘不了!”
盲人站了好長時間,突然一把抓住威爾遜,爆發出一陣大笑:“這就是命運啊!不公平的命運!你在裏麵,現在出人頭地了,我跑了出去,卻成了一個沒有用的瞎子!”
威爾遜用力推開盲人的手,舉起手中一根精致的棕櫚手杖,平靜地說:你知道嗎?我也是一個瞎子。你相信命運,可是我卻不相信。
這就是堅強而有誌氣的威爾遜先生,一個不屈服於命運的強者。威爾遜雖然目盲,但知道自立,終成一片光輝的事業,而一些健全者反倒用乞求博取路人的同情。人與人相比,真有天大的區別啊!
“櫪驥不忘千裏誌,病鴻終有赤霄心。”“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一句句警語告訴青少年:不論什麼時候都不應該忘記自己的誌向,自己的理想。“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賦有《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這些聖賢即使在落魄不得意時,也能創出如此偉績,就是因為他們始終執著於自己的誌向。“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蘇軾說過:“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也在告訴青少年:做人要做一個有誌氣的人。
人生路上不可能總是鋪滿鮮花的,關鍵是在遇到痛苦、憂愁和煩惱時,怎樣對待困境,如何保持清醒的頭腦,去戰勝重重的困難。
人貴有誌,有誌者事竟成。一個有誌氣的人,是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的。古人雲:“廉者不受嗟來之食。”跪著來錢雖然有時很容易,但得到金錢的同時卻失去了做人的尊嚴,失去了許多金錢買不到的東西。我們在不斷追求、奮鬥的過程中,必定會遇到困難和挫折,有時可能會放棄自己的信念,進而不思進取。其實,人生中的困難是難免的,關鍵是有誌氣,相信有誌者事竟成,隻有這樣,人生才會更加有意義。
俗話說: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對於青少年而言,隻要心中長存著“滄海可填山可移”的大誌,相信,在其人生路上,成功會一直伴隨左右。世上沒有恒常的失敗。在失敗之後,繼續保持奮發向上、百折不回的誌氣,成功定會屬於他。英國有句名言:沒有一種工作是曠日持久的,隻要你有誌氣去完成。誌氣不泯,你會體會到成功的快感,品味到“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