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下)
等邱再寶出門後,邱廳長對身邊的人說:“賈省長,這個邱再寶,你還有印象嗎?”
原來,在傍邊一直沒有聲響的是省長賈振文同誌。
賈振文相貌堂堂,一臉正氣,身材可以說是魁梧。他是2003年12月調入H省當副書記的,從日後情況看,這是胡錦濤為首的新的黨中央的一步妙棋。
在改革開放的年代,很多黨的高級幹部開放的很,但是,像賈振文這樣堅持原則,有鬥爭性的卻鳳毛麟角。
告別了那個“與人鬥其樂無窮”的年代,進入了“一切向錢看”的年代,大多數共產黨的高級幹部的思想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跳躍性的變化,給我們這個民族實現中國夢帶來了的並不全都是福祉,還有很多附加的弊端。
但是,賈振文不是這類高級幹部。
更讓國人慶幸的是,像賈振文這樣的幹部逐漸成為黨的中堅力量。
賈振文的出身也是很好的,出身幹部家庭。
但他不是高級幹部的子女,他的祖父是高級幹部,但他的父親隻是一個普通黨員。
不過,他的一個叔叔是解放軍的英雄。
他的叔叔在1937年入伍,編入八路軍一二○師三五九旅七一八團,在王震將軍率領下參加了抗日戰爭,親曆了百團大戰、保衛延安的戰鬥、南泥灣大生產、南征北戰。
解放戰爭中,賈振文的叔叔參加了著名的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
1949年在西北戰場上進行的帶有戰略性質的扶眉戰役中,賈振文的叔叔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下屬的一個獨立營營長,在攻占馬家山的戰鬥中壯烈犧牲,年僅26歲。
關於這些,在賈振文回憶叔父的文章中可以看到。
“家裏收到了部隊寄來的叔叔犧牲的通知書,才知道他離家兩個多月就永別了人世,全家人又一次沉浸在悲痛和思念中……
經過商量,決定由我父親到眉縣取運叔叔的欞棺。
那時交通十分不便,沒有汽車,連馬車也不是一路順通。
父親帶了叔叔的《烈士證書》,趕了兩匹騾子,備足盤纏和喂牲口的草料上路了。
叔叔的棺柩是他犧牲後部隊為他做的,用的是三寸厚的鬆木板,重得很,並且用大紅漆進行了油漆。
在棺柩的正前麵,雕刻了兩支交叉豎立的槍。
父親是把叔叔棺柩的一頭放在騾子的後脊馱架上,一頭放在另一匹騾子的脖子馱架上,讓兩匹騾子一前一後行走,日夜兼程,用了30多天時間才運回老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