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曲娘子”張紅紅(1 / 3)

四、“曲娘子”張紅紅

唐代宗大曆年間,代宗皇帝有個嬪妃叫張紅紅。原來她一直跟隨父親沿街賣唱乞討。有一天,他們路過將軍韋青在昭國坊南門裏的住所。韋青在臨街的窗子裏聽到她的歌聲,清亮甜潤,就讓人把她召了來。紅紅來到韋府,韋青見她不僅歌唱得好,人也有幾分姿色,就納她為妾,並且把她的父親安置在後院住下,用優厚的資財供養,吃穿日用不乏。韋青則親自向紅紅傳授音樂聲律。紅紅生性聰明,點到即會,會無不精。一次宮裏有位樂工根據傳統的《長命西河曲》改編了一首新曲,打算演唱給皇帝聽,在給皇帝演唱之前,先給韋青預演。韋青便讓紅紅在屏風後麵聽那個樂工演唱,她邊聽邊用小豆數來記曲子的拍節。樂工演唱完之後,韋青到屏風後麵問紅紅:“怎麼樣?”紅紅說:“都會了。”韋青見紅紅很有把握,便出來對樂工說:“你演唱的本來不是什麼新曲,我有個女弟子早就會唱它。”於是便命紅紅隔著屏風演唱這支曲子,紅紅唱得一點也不差。樂工甚感驚異,懇請她出來相見,見麵之後,又一再對她表示欽佩歎服。紅紅對樂工說:“這支曲子開頭有一聲不大穩妥,我已經把它改正了。”不久,代宗皇帝知道了這件事,便把紅紅召到了宜春院,對她寵愛有加。宮中的人都稱她為“曲娘子”,後來代宗又封她為“才人”。

以後有一天,內史向皇帝奏報說,韋青死了。當代宗把這個噩耗告訴給紅紅的時候,她十分難過,哭著上奏皇帝說:“我原本是個沿街乞討的風塵女子,老父死後能得到很好的安葬,如今又能有幸侍奉在皇上身邊,這都是韋大人賜予的,我不能忘記他對我的恩情。”紅紅終因悲傷過度、抑鬱而死。她如此注重情義,代宗皇帝十分讚賞,追封她為“昭儀”。

十三旦報恩

山西某縣有個年近60的老貢生,生活十分困苦,連妻子兒女都難以養活。他想到京城裏還有一兩個親友,到那裏或許會得到他們的資助,於是便徒步千裏到京城去找親戚。盡管一路上受盡風霜之苦,終於來到了京城,可是親友卻都不在了。老貢生真是懊悔惆悵、悲痛欲絕,路費已經用盡,回不去了。況且即使回去又有什麼辦法來撫養妻兒呢?想來想去,也隻有在京城尋死這一條路了。可是又一想,就這麼白白地死去也不值得。他聽說京城裏有唱喜劇的最好,不如先去看戲,回來再死不遲。於是,他便漫不經心地到戲院去看戲。

這時正有個名角藝名十三旦的新登台,名震京師。每場演出都有很多富豪顯貴列坐在兩邊,他們以能夠親耳聆聽、親眼觀看十三旦的演唱為最榮幸的事。老貢生來到戲院便也雜坐在這些貴人們中間。過了一會兒,簾子挑開,十三旦登場了,台下的喝彩聲不絕於耳。老貢生正凝神觀看之間,忽然有人送來一筒水煙,貴人們都側目注視。老貢生還以為是戲院裏的慣例,就漫不經心地接過來吸食。又過了一段時間,十三旦的戲已經唱完。老貢生正吸著煙,忽然有位少年來到自己麵前半跪請安。老貢生很驚訝,不知所措,忙問這位少年是何人。少年站起來,垂手而立,很恭敬地回答說:“我就是剛才在台上唱戲的十三旦,老先生您不就是山西某縣某村的某某老先生嗎?我原來在鄉下曾跟從先生讀書,每次要被老師責罰鞭打時,都虧了先生保全。我能有今日,常常想到先生的恩德和為人,沒想到方才在台上竟然看到您在這裏看戲。不知道您是何緣故有時間來到這裏,所以特地來給老先生請安。”老貢生仔細回憶一番,當年在鄉下還真有這麼一位少年。十三旦又詳細地詢問了老貢生的住址,並且說他現在很忙,不能久談。今夜十二點以後,一定派人接先生到家裏,那時再細敘過去的恩情。老貢生聽了又驚又喜,更是不知所措了,隻有連聲答應。十三旦隨後又來到各個達官貴人麵前,一一寒暄應酬。

老貢生回到客店以後,吃完晚飯就坐在那裏等候。可是時鍾敲過了十二下,也不見有人來接。直到淩晨四點,仍舊沒有一點消息。老貢生逐漸起了疑心,認為自己已是窮困要死的人了,怕沒有這麼大的福分。又想:唱戲的藝人大多是說過的事便忘,我在這裏傻等,不是太癡了嗎?想想不如一死了之。正當他解下腰帶想懸梁自盡的時候,忽然聽到如雷的敲門聲,店主人從夢中驚醒,忙去開門。隻見門外有三四盞燈籠,兩三輛大轎車,隨行的兩個人急著打聽山西某客官是否住在店裏。於是店主人便對他們指示了老貢生的住所。來人敲開老貢生的門告訴他,主人讓他們來接先生,車就在門外,請他帶上自己的箱籠行李。老貢生說自己身外並無多餘的物品,就隻身隨來人而去。

曲曲彎彎走了四五裏的路,才來到一所住宅。老貢生被領進一個房間裏,室內燈燭輝煌,陳設十分華麗。連座椅上的坐墊都是用大紅緞子做的,上麵繡著鬆鶴延年的圖案。落座以後,隨行的陪侍說: “主人正在應酬貴人,還沒有回來,請先生稍等。”以後,他又被領進另一間客廳,室內的椅墊都是用黃緞子做的,那是親王貝勒才能夠享用的。接著又領他來到另一個房間,室內的裝飾精致典雅,古書典籍插滿書架。隨行的陪侍拿來飲食,也都十分精美。時間不長,十三旦回來了。他忙著進來見老貢生說:“先生屈居敝舍,實在簡陋。又沒能陪侍先生,深感抱歉!先生是讀書人,想必喜歡讀書。我這裏的書籍還可以,先生可隨意閱覽。如果想出外遊玩,也可以隨時讓仆人陪同侍候。”隨後十三旦又撥了幾個仆人,專門侍奉他,然後便匆匆離去了。老貢生住在這裏,飲食豐盛佳美,服飾溫暖華麗,就像住進了迷香洞裏。可是一想起家中妻兒,還不知饑寒到何種程度,就心如刀絞一般。雖然夜來倚枕歇息,常是臥不能寐;可是白天閑悶無聊,他也有時和童仆出遊。就這樣悠悠過了十餘天。

一天,十三旦又來請安,說:“實在因為太忙,沒能多陪先生,不知道您住得習慣嗎?”老貢生說: “我是個窮鄉僻壤的老人,看到如此奢華靡費,如癡如醉。隻是千裏之外的家室,時常縈繞在我的夢中,還不知妻兒老小怎樣度日呢!”十三旦說:“這些事怎麼敢煩老先生過慮呢!我已經派人前去安置了,現在恐怕連房子都已經蓋好了。”老貢生聽了,更加欣喜,連連稱謝。十三旦又說:“我想為先生從長計議,隻有做官還不失為上策。因為先生沒有什麼專能特長,別的事恐怕也不熟悉。”老貢生大吃一驚,說:“我讀書一生,平時想獲取一官半職,尚且不能,現已年老,怎麼敢謀求官職呢?”十三旦笑了,說: “先生真是鄉下人,天下事惟有做官是最容易的。請允許我為您謀劃吧!”說罷,便離去了。

幾天以後,十三旦又來對老貢生說:“我已經和同輩的友人聯係了,還聚會了一次。為報答老先生的恩德,大家都欣然應諾,不過所籌集的資財不多,才三萬多銀子。打算為您捐個候補道,其他官職怕也不適合先生。不知道您意下如何?”老貢生聽了十分驚訝:“候補道就應當被稱為大人了,哪裏是我這個寒酸的老人所能勝任的呢!”十三旦說:“天下隻有大官才越容易做,您不要有什麼顧慮。”第二天,十三旦又來祝賀,為老貢生送行。他從袖子裏取出道員的公文憑證,以及王公大臣囑托的信函,交給老貢生,並對他說:“官服行李和車馬仆人,都已經準備齊全了。請老先生上路赴任,好自為之,不要憂慮不得誌。”於是老貢生高高興興地拜謝而去。不料他途中突然患病,因為缺少醫生診治,竟然死去。隨行的仆人急忙函告十三旦,十三旦接到信以後,便到班主那裏去請假,說要為恩人某公去辦理喪事。班主大驚,說:“你平常從來沒有輕易出過京城。況且這裏的王公顯貴有事,也非你登台演唱不可。為什麼要因這種事浪費時日呢?”十三旦痛哭流涕地說:“這位老先生待我甚厚,如果沒有他的栽培,我也不會有今日。望班主一定要給假。”班主給假以後,十三旦便策馬急馳上路奔喪,親自護送老貢生的靈柩,直至他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