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浮雲(1 / 2)

神州浩土,江山如畫,這是一片曾經孕育過,並且正在孕育著無數傳說與神話的土地。

太古時代的神魔崢嶸已經遠去,神農、女媧、軒轅、蚩尤……這些曾經如日月般光耀大地的名字,如今也早已化作了竹冊帛書上的一段段傳奇,但人類對於生命和力量的追求,卻一刻也不曾停止。

修仙求道,望長生。

人類身為萬物之靈長,以其無與倫比的智慧和想象力,在千萬年的不斷求索中累積、發展,漸漸參透了一些天地造化,自然法則,同時也形成了諸多各有殊異的修煉法門。道不同,不相為謀,神州大地之上從此門派林立,紛爭不斷。

就人之本性而言,孟子曰“善”,荀子曰“惡”,兩人同為儒家先聖,卻仍有如此相悖之見解,人性之複雜,可見一斑。

於是,不知從何時起,修仙之人也就有了正邪之分。

更有古語曰:正邪不兩立。

然而,添看封神之役,元始、通天俱是一人門下,闡教功成,截教淪落。孰是正?孰為邪?

千萬年來,正邪兩道廝殺不斷,又可曾有一脈根絕?

......

三百年前,又一場正邪之決。

佛道聯手,正道蘭若寺、空暝宗、鯤鵬道,以及枯蓮聖山四派領袖群雄,設計於“葬神之地”(注釋①)圍殺魔道三教,一月而功成。

是役過後,魔道除寥寥三兩人之外,精銳盡喪。

是否,神州浩土從此無魔?

錯。

問魔從何處來?

曰,從心中來,從俗世中來,從正道中來。

*****

景江之南,楚、固、陌三郡之接,有名勝,曰,浮雲山。山勢高矗如劍,前有絕壁千丈,後有懸崖萬仞,左右亦然。

人謂之,天南第一險。

此山共有高低不齊五座山峰,綿延數十裏,雲霧在腰,星辰在頂,巍峨俊秀。山下浮雲城百姓皆稱,山中有仙人隱居,不食煙火,不理俗事,獨偶有神仙事跡——禦仙禽,駕仙劍,掠空而過。

是故,百姓傳言,當世道教修仙名門——浮雲宗,便在這神山之上。每三十年,山中仙人皆會入世招收若幹根骨、品性俱佳的少年,入山,修神仙道。這一選,幸運者凡人得仙道,脫胎換骨,壽可千年。

......

雲步川的家,便在這浮雲城中。他今年不過隻有七歲,卻已經等待這山上的老神仙,等了足足有四年了。

“爺爺,你說那些山中的老神仙怎麼還不來找川兒呢?”唇紅齒白,清秀可愛的男童背身倚靠在白發老人的懷中,雙眼直直望著遠處雲霧環抱中的浮雲山,喃喃的道。

老人滿臉皺紋擠作一堆,略有些無奈的苦笑,自從自己在這孩子三歲時給他講了些神仙故事之後,這問題他已經問了不下千遍了。當然,這一千遍,老人可是每一遍都答了的,否則這娃兒揪起他那把寶貝胡子來,可是一點不留情的。

“川兒還太小啊,老神仙不會換尿布,不會洗床單,自然要等川兒長大了,不會尿床了,才敢來帶你上山。”老人的回答與往常一般無二。

“可我已經三天沒尿床了。”男童驕傲道。

“七歲還三天兩頭尿床,臭小子你還真好意思。”老人一句話憋在心裏沒說出來。這孩子從小沒享受過爹娘寵愛,隻有他這爺爺寶貝著,他自然舍不得說他。再看看孫兒失落的眼神,看來今天他不說點新鮮的,怕是哄不住麵前這鬼精靈了。

老人不善說理,卻擅長講故事,於是便又說起故事來了。他今天說這故事,其實就是浮雲城三百年來一直流傳的兩個傳言。

傳言之一,說的是那修仙名門浮雲宗招收弟子,實際共有兩種辦法:

其一,自然是先前說的,機緣——等老神仙自己找上門;

其二,則是說:但凡有凡人少年能以一己之力攀上浮雲山四周任何一麵絕壁,登上山頂,那麼不論此人根骨如何,隻憑他這份心誌與毅力,浮雲宗便必定會將此人收在門下,悉心教導。

說是傳言,自然就有人信,有人不信。百年前,信的人多些,不時還真有幾個少年郎前去攀登。至於其中到底有沒有人真的成功攀上山頂,做成了神仙?那就是另外一個傳言了。

在這一個傳言中,說的是百年前浮雲城南有一戶農家,姓黃。黃老夫婦二人膝下隻有一子,年且十五。有一天,鄰人聽得老夫婦二人悲戚痛哭,一問才知,他們那孩子竟也攀山去了,從此再無音訊。

十年後,黃老夫婦上山拾柴,就在老婦一腳踩空,眼看要翻下山去的當口,一名白衣仙人禦劍而來,將老婦穩穩接在了懷中。兩位老人得神仙相救,正要納頭拜謝,不想卻是那仙人先跪下了:“爹,娘,不孝兒回來看你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