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過去(2 / 3)

大禹姓姒(si四),名文命,因治水有功,後人稱他為大禹,也就是偉大的禹的意思。

從他父親鯀(gun滾)的時候起,就開始治水。我國人民與洪水搏鬥的古老故事,就是從鯀開始的。

相傳距今約50000多年前,我國是堯、舜相繼掌權的傳說時代,也是我國從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的父係氏族公社時期。那時,生產能力很低下,生活條件很艱苦,有些大河每隔一年半載就要鬧一次水災。有一次,不周河(同盟的母親河)流域發生了特大的水災,洪水橫流,滔滔不息,房屋倒塌,田地被淹,五穀不收,人民死亡。活著的人們隻得逃到山上去躲避。

部落聯盟首領堯,為了解除水患,召開了部落聯盟會議,請各部落首領共商治水大事。堯對大家說:“水災無情,請大家考慮一下,派誰去治水?”大家公推鯀去辦理。堯不讚成,說:“他很任性,可能辦不成大事。”但是,首領們堅持讓鯀去試一試。按照當時部落的習慣,部落聯盟首領的意見與大家意見不相符,首領要聽從大家的意見。堯隻好采納大家的建議,勉強同意鯀去治水。鯀到治水的地方以後,沿用了過去傳統的水來土擋的辦法治水,也就是用土築堤,堵塞漏洞的辦法。他把人們活動的地區搞了個象圍牆似的小土城圍了起來,洪水來時,不斷加高加厚土層。但是由於洪水凶猛,不斷衝擊土牆,結果弄得堤毀牆塌,洪水反而鬧得更凶了。鯀治水九年,勞民傷財,一事無成,並沒有把洪水製服。

舜接替堯做部落聯盟首領之後,親自巡視治水情況。他見鯀對洪水束手無策,耽誤了大事,就把鯀辦罪,處死在羽山(神話中的地名)。隨後,他又命鯀的兒子禹繼續治水,還派商族的始祖契、周族的始祖棄、東克族的首領皋陶(gao

yao高搖)等人前去協助。

大禹領命之後,首先尋找了以前治水失敗的教訓,接著就帶領契、棄等人和徒眾助手一起跋山涉水,把水流的源頭、上遊、下遊大略考察了一遍,並在重要的地方堆積一些石頭或砍伐樹木作為記號,便於治水時作參考。這次考察是很辛苦的。據說有一次他們走到山東的一條河邊,突然狂風大作,烏雲翻滾,電閃雷鳴,大雨傾盆,山洪暴發了,一下子卷走了不少人。有些人在咆哮的洪水中淹沒了,有些人在翻滾的水流中失蹤了。大禹的徒眾受了驚駭,因此後來有人就把這條河叫徒駭河……

我還沉浸在教科書中對大禹的描述,伯益好象看出了我的心中所想,說道:“其實那都是後人杜撰的,事實是大禹幫助師傅對付一個很厲害的魔頭,大水也是那個魔頭搞的,在消滅完魔頭後師傅讓禹接替了舜的族長之位,大約過了30年,師傅派大師兄去找一件寶物,但族長之位卻不能空缺,大師兄把族長之位交與我,我一心修行,對族裏的事情我基本不怎麼過問,可沒想到族裏竟然有人勾結外賊加害於我,我一時不甚被廢去法力,在親信的護送下逃往不周山尋找師傅,沒想師傅不在,我隻好在師傅的仙府修行,過了大約有10000年,你帶著師傅的信物到此,說師傅以不在過問世俗之事,一切有你做主,你那時的名字叫張揚……”

“我是張揚?”我的神經再次接受了挑戰。

“對,你就是張揚。”伯益淡淡的說道。

“那我不就是丹道教的創始人了?”我心中對我的身份還是有所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