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寄給一個失戀人的信(二)(2 / 2)

青春之所以可愛也就在它給少年以希望,贈老年以惆悵。(安慰人的能力同希望差不多,比心滿意足,登高山灑兒滴亞曆山大的淚的空虛是好萬萬倍了。)好多人埋怨青春騙了我們,先允許我們一個樂園,後來毫不踐言隻送些眼淚同長歎。然而這正是青春的好處,它這樣子供給我們活氣,不至於陷於頗償了的無為。希望的妙處全包含在它始終是希望這樣事平麵,若使每個希望都化作鐵硬的事實,那樣什麼趣味一筆勾消了的世界還有誰願意住嗎?所以年青人可以唱戀愛的歌,失戀人同死了愛人的人也做得出很好失望(希望的又一變相,骨子裏差不多的東西)同悼亡的詩,隻有那在所謂甜蜜家庭兩人互相妥協著的人們心靈是化作灰燼。Keats在情詩中歌頌死同日本人無緣無故地相約情死全是看清楚此中奧妙後的表現。他們隻怕青春的長留著,所以用死來劃斷這青春黃金的線。這般情感銳敏的人若生在青春常住的世界,他們的受難真不是言語所能說。這些話不是我有意要慰解你才說的,這的確我自己這麼相信。春花秋謝,誰看著免不了嗟歎。然而假設花老是這麼嬌紅欲滴的開著,春天永久不離大地,這種雕刻似的死板板的美景更會令人悲傷。因為變更是宇宙的原則,也可算做賞美中一般重要成分。並且春天既然是老滯在人間,我們也跟著失丟了每年一度雙迎春來熱烈的快樂。由美神經靈敏人看來,殘春也別有它的好處,甚至比豔春更美,為的是裏麵帶種衰頹的色調,互相同春景對照著,十分地顯出那將死春光的欣欣生意。夕陽所以“無限好”,全靠著“近黃昏”。讓瞥眼過去的青春長留個不滅的影子在心中,好像Pompeii廢墟,劫後餘燼,有人卻覺得比完整建築還好。若使青春的失丟,真是件慘事,倚著拐杖的老頭也不會那麼笑嘻嘻地說他們的往事了。

十七年三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