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說話說到心坎上(1 / 3)

商場上哪些話說不得

商務活動牽涉各種各樣的人,合作雙方為實現某種交易,達成某種目的,或為解決某種爭端而進行的協商洽談等。其說話方式與言談技巧,對談判的過程與結果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此特別指出商場上的語言忌諱,以幫助你減少語言失誤,提高能言善辯的能力。

第一,欺騙性的話不能說。

有些人把商場視為極端對立的你死我活的戰場,以致在具體洽談時,不顧客觀事實,欺、詐、隱、騙,依靠謊言或“大話”求得自身的談判優勢。要知道,欺騙性的語言一旦被對方識破,不僅會破壞雙方的友好關係,使談判蒙上陰影或導致談判破裂,而且還會給企業的信譽帶來極大損失。

商務談判應堅持從實際出發的原則,給對方以誠實、可以信賴的感覺。

第二,盛氣淩人的話不能說。

“你們公司現在還是小打小鬧吧。”“我怎麼沒聽說過你?剛進公司不久吧。”都有盛氣淩人的味道。有的談判者由於自身地位、資曆“高人一等”,或談判實力“強人一等”,在談判中就盛氣淩人、居高臨下,其行為易傷害對方感情,使對方產生對抗或報複心理。

參加談判的人員,不管自身的級別多高,資曆多老,所代表的企業實力多強,隻要坐在談判桌前,應該堅持平等原則,平等相待、平等協商。

第三,捕風捉影的話不能說。

在商務活動中,提問有關對方個人生活、工作的問題,這對大多數人來講是一種忌諱。如問對方的收入、家庭情況,女士或太太的年齡等都不合適。更不要涉及對方國家或地區的政黨、宗教方麵的問題。

傳統中國人總是希望介入別人的生活圈子,也總是期待別人能夠關心自己。以前問候對方個人生活及家庭情況往往容易博得對方的信任感、親切感。但這種情形現在也在改變,逐漸向國際習慣接近,所以要特別注意。

更有一些人由於社會接觸麵大,各種信息來源渠道廣,在商務活動中常常利用一些未經證實的信息,作為向對方討價還價的依據。事實上,不確切的材料很容易使對方抓住你的談話漏洞,並以此為把柄向你發難。就個人形象來講,也會使對方認為你不認真、不嚴謹、不嚴肅,不值得充分信賴。在商務談判中,不能道聽途說,應盡量避免用“據說”之類的字眼。

第四,鋒芒畢露的話不能說。

在商務活動中,特別忌諱提出的問題含有敵意或有挑釁性。一旦問題含有敵意,就會損害雙方的關係,最終影響雙方的合作。

有些人在談判桌上爭強好勝,一切從“壓住對方”出發,說話鋒利刻薄,頻頻地向對方發動攻勢,甚至在一些細枝末節上也不甘示弱;還有人以揭他人隱私為快事。在談判中,攻勢過猛的做法不可取,極易傷害對方自尊心。遇到生性懦弱的人可能暫時得逞;遇到涵養較深的人,他會暫時忍讓,讓你盡情表演,但他欲擒故縱,到關鍵時刻將迫使你付出更大的代價;遇到強硬、進攻性很強的對手,小的進攻可能惹來更大的反擊。

所以,在商務活動中,說話要盡量委婉,尊重對方的意見和隱私,不要鋒芒畢露,避免言語過急過猛、傷害對方。

第五,自我為中心的話不能說。

商務活動中,有些人隨意打斷別人的話;有些人在別人說話時不夠專注;有些人自己說個滔滔不絕,沒完沒了,而不考慮對方的反應和感受。尤其當洽談某些交易條件時,有些人隻站在自己的立場上,過分強調自身的需要,不為對方著想。這些做法很容易招致對方的反感。

商務會談的重點在於互談,而不在於獨自陳述意見,一個人的說法再好,也隻能是主觀的願望。沒有和對方達成諒解與溝通,就等於白說。所以,作為談判者,一方麵要會說,另一方麵要會傾聽,多進行一些角色互換,多從協商的角度出發,就易於達成共識,即使沒有結果,也會為下一輪的談判搭建良好的平台。

如何讓彼此間越說越投機

許多人認為與人交往,話不能少說,甚至認為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就占了主動權。其實讓交談順利進行,還有一種無聲的語言藝術在起作用,即以聽助說。在恰當的時間,對恰當的話題,采取以聽為主的方式,給發話者以呼應,或讚成的機會,助其深入;或反對,引起思考,同樣能表現出你的交談能力和口才。

有的人在談話中不給他人插話的機會,或者故意不給他人留下足夠的時間表達自己的意見。談話不是演講,不是個人表演的獨台戲,而是雙方交流的活動。在談話中,隻以自己為中心,好像他人不存在似的,這樣的人,會令人生厭。 表麵上看起來,談話場麵很熱烈,而實際上,因為缺少其他人的參與,呈現出外熱內冷的局麵。

這裏有性格方麵的原因,有的人天性就愛在他人麵前表現自己;也有不善於運用談話技巧方麵的原因。不管出於哪種原因,都是一種不良的表現。切記:溝通是談話最重要的目的,隻有雙向交流,才可以使談話場麵熱烈,氣氛和諧。

1.營造一個良好的談話氛圍

要設法創造一個輕鬆的談話氣氛。有些人在熟人麵前談天說地,興致很高;一旦見到陌生人,便目瞪口呆,噤若寒蟬。其實,一個人說話的膽量大小,說話水平的發揮,與周圍環境、氣氛有很大關係。說話時的氣氛好,人的興致便高,情緒便高昂,談興也較濃,這樣便會放下包袱,傾心暢談;說話時氣氛不好,人的情緒便很難調動起來,覺得乏味,自然也就失去了談話的興致。因此,為了使交談愉快,商務人員應努力設法創造出一種能達到談話高潮的、輕鬆和諧的氣氛。在這樣的氛圍中,誰也不受拘束,不受限製,大家推心置腹,相互信任,互相啟發,相互激勵,暢所欲言,越說越投機。

2.避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

當今社會是多元化的社會,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千差萬別。對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看法。你能說服自己,未必能說服他人。既然大家都有存在的道理,又何必整齊劃一呢?在商務會談過程中,難免會有激烈爭論的時候。但要記住:談話的過程就是交流的過程。隻要對方不是根本性的錯誤,隻是不同意見而已,你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見,避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對方。尤其是與初次相談的客戶之間,更不宜進行觀點論戰。

3.表現出對他人話題的興趣

在談話中,如果對他人的話題表現出極高的興趣,就會激發談話者的熱情。而另一方麵,如果對他人的話題興致不高,表現出漠不關心的態度,談話者的情緒就會低落。然而在談話中,各種各樣的話題都有,並不是每一個話題都讓自己感興趣。但即使不感興趣,又超出了自己的知識結構,也不要流露厭煩。相反,你可以要求對方以通俗的語言給你講講,順便適當地恭維幾句,這樣談話場麵一定會熱烈起來。

掌握說話用語的“火候”

經商活動,日常事務繁雜,很多時候需要靠口才去應付。例如引進外資、貨幣信貸、采購推銷、招商投標、租賃承包以及商品買賣、經濟糾紛等等,口才好壞最後的效果完全不一樣。美國有個商務談判學會會長尼侖伯格曾說:“隻要人們為取得一致而磋商協議,他們就在進行談判,談判就需要靠嘴去征服對方。”

在風雲變幻的商場上,能發揮卓爾不群的口才,需要豐富的語言,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準確、恰當、流暢、靈活的語言表達依賴於靈敏、快捷、活躍而縝密的思維。說話的方式不同,對方接受的信息、做出的結論也會有很大差異。精明的談判者往往在措辭上十分謹慎,唇槍舌劍之間,控製用語的火候,容不得半點閃失。

例如,當對方闡述某一觀點你沒能準確理解時,你可以說:“對不起,我沒能理解你的意思,你是說……”

你也可以說:“你講的是什麼?我不明白。”

前者婉轉、客氣地將責任歸於己方。後者卻暗示責任在對方。這兩種表達方式的差別很微妙,對方的反應也因此而不一樣。所以,在談判中,用什麼火候是十分重要的。

我國某出口公司的一位經理在同某國商人洽談大米出口交易時,這樣說:“諸位先生,我方指定首先由我向各位介紹一下我方對這筆大米交易的看法。我們對這筆出口買賣很感興趣,我們真誠地希望貴方能以現彙支付。不瞞貴方說,我們已收到了其他幾位買主的遞盤。因此,現在的問題隻是時間,我們希望貴方能認真考慮我方的要求,盡快決定這筆買賣的取舍。當然,我們雙方已是老朋友了,彼此有著很愉快的合作經曆,希望這次洽談會進一步加深彼此的友誼,這就是我方的基本想法。”

這段話,措辭得當,簡明扼要地表明了主要觀點、態度,以及達成協議的誠意,可謂火候恰到好處。

在闡述問題時,要論點突出,論據充分,邏輯層次清楚,簡明扼要。在解釋問題時,可以詳細、具體一些,避免使用鮮為人知的行話、術語,盡量通俗易懂,深入淺出。

對不同身份的人說不同的話

顧客的不同身份決定了產品銷售人員的說話方式,一個出色的業務員能了解不同身份的顧客的心理,對什麼人說什麼話。

拿藥品銷售來說吧,其推銷對象一般是各家醫院、診所以及各醫藥批發、零售商店等。然而,藥品的推銷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較大,而不像其它行業的推銷。首先除了所推銷的藥品必須具有良好的醫治功效和貨真價實外,推銷員還得經過層層部門人士的許可,方能使一批藥品推銷到各家醫院、診所。推銷藥品遇到的困難其實相當多,尤其是向那些規模較大的醫院推銷,推銷員往往接觸不少人,需要針對不同的對象和不同的身份的人說不同的話。成功的推銷員,功夫也體現在這上麵。

首先,推銷員在踏進醫院大門時,就開始遇到醫院裏的工作和服務人員。例如,向對方介紹產品時,首先得經過院長的同意,然後再與各醫科的醫師、藥劑師、實習大夫、護士等等打交道,直到各醫生護士對你所推銷的藥品滿意為止。為了便於了解和認識醫務機構複雜的人事結構,使推銷工作順利進行,很有必要將這些人員舉出,並列成表。

醫院院長,關鍵人物,沒有他的首肯,你的推銷工作就無法開展。搞好與對方的人際關係是工作成功的保障。眾多的醫院院長都需要聽取各醫生、醫師、藥劑師所打的報告,看是否需要購進藥品等,至於具體的訂購藥品計劃最終還是由各醫生、藥劑師製定數目表。如果院長對你的產品感興趣,那就意味著你可以繼續你的推銷工作。下一步,你將見到醫師。

醫師,同樣不容忽視,推銷員應注意了解他們的學曆以及畢業的院校,並分析他們畢業的學校在醫學方麵的學術特點。不要輕視這些,認為這些與推銷工作毫無關係。相反,重視這些會為你迅速與對方接近並溝通思想搭好一座橋梁。

藥劑師,平常情況下,藥劑師和醫師的關係不夠明朗,因為二者職業的不同,在對某些問題的看法上意見常常不同。藥劑師不喜歡有人在他麵前談起某某醫師的工作業績,這隻能使他感到不愉快,推銷員應留意這一點,盡量避免在談話過程中引起對方的不滿,以免使自己陷入雙方爭論的夾縫裏,弄得甚為狼狽。通常情況下,醫師總認為自己的醫學知識比藥劑師豐富得多,因而產生自傲心理。同樣推銷員也可能經常聽到藥劑師對醫師的不滿:“哼A×醫師懂什麼,有些事情他還不得不向我們請教呢!”

除了上述人物以外,還有實習大夫、護士、醫院勤雜服務人員、門衛等,在你工作過程中勢必要與他們接觸,雖然不一定要與對方進行過多的來往,但有一些醫院的內部事務他們了解得也許要比推銷員多。在你與醫院院長、主任見麵之前,可以先與他們適當地接觸,並打聽有關的事項。要明白,一些有價值的信息,都是從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中獲得的。正所謂“未諳姑食性,先道小姑嚐。”

如何正確看待醫院各工作人員之間的關係呢?首先,推銷員應看到他們中間因職業等級、文化水平的不同而存在的矛盾,並正視這些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最明智的做法就是:

尊重各工作人員的意識、觀點,無論他們之間在某些問題上存有多麼大的分歧,也應努力發掘出他們觀念上的共同點,即求同存異,以此作為雙方相互諒解的橋梁。但這麼做,並不是說一定消除了他們彼此間的不和,要知道多年來的矛盾一時是難以解除的,推銷員也不應過多地充當調停人的角色,隻要方法得當,能夠不損傷雙方的自尊心,這種方法還是能夠采用的。

在介紹產品時,要從產品性能特點的分析入手,並適當引用權威機構和人士對此藥品效用所作的評價,使對方認識到藥品在使用上的安全性。同時列舉該藥品的醫療實例,讓顧客確信推銷員不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引經據典時要注意避免使用與對方職業水準相當的人士的話,以免使對方覺得不服氣。

總之,每個人都有自尊心,有些醫務人員也許因為某些方麵缺少成就,故而產生自卑感。推銷員千萬要注意與對方談話的語氣,充分尊重對方的職業,並適當地和他們談談天,道出各自的心裏話,隻有這樣,才能夠從心靈、思想上去接近他們。

還有一點,推銷員在和醫院的工作人員打招呼時,最好能稱呼對方的職務,如“劉主任”、“王科長”、“韓醫生”,若對方是門衛或勤雜人員,可稱之為“×先生”、“×師傅”等等,使用這種稱呼方式,能博得對方的好感。

當你認認真真地做到上述幾條時,也許你已經順利地達到推銷目的。在你滿載而歸時,你的工作經驗是否就能歸納為語言技巧的重要?這裏隻是以推銷藥品為例,實際上在經銷任何產品時,都不會與一種類型的人打交道,這就注定你要對不同身份的人說話。用對待知識分子的那一套語言用在對待非知識分子上,顯然是錯誤的,討不到好處的。對方有學識,你可以“賣文”;對方是個“粗人”,你最好用一套“俗語”。

把握住最佳的開口時機

白天說夢話,半夜說瞎話,都是說話的時間不對。對方口渴了,說前邊有梅林;對方肚子餓了,說談判結束後有飯吃,都是利用“條件反射”而把握了最佳時機。

在有些人看來與對方很難合作的生意,卻讓華為公司的一位談判高手談成了。當別人問他有什麼絕招時,他說:“談判要掌握天時。談生意,不是什麼時候談都可以開口的。例如公雞嘶晨,而半夜叫,就是令人憎恨的‘周扒皮’了。”這雖然是句笑話,但不無道理,毛遂之所以幫平原君與楚王談成一筆“買賣”,就是他先不開口,等上司與對方談了很久,快到黃昏的時候,突然躍身而出,一番話說得楚王隻得同意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