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調(Minormode)西洋小調式的簡稱,有“自然小調”、“和聲小調”、“旋律小調”三種形式。小調的色彩一般較大調黯淡,常用來表達悲哀、憂鬱的情緒。
純律(Justintonation)與十二平均律不同。音階中各音與主音的關係均為純音程。由於這樣形成的半音無法分平均,所以不能隨便轉調,由於使用不便,現在較少使用。
主音(Key-note)調式音階裏的第一音。
十二平均律(Temperament)音律的一種。把一個八度音均分為十二個半音,半音的音程都是相等的。這一律製的理論最早由中國明代大音樂家朱載育確立。鋼琴、豎琴等樂器均按此律定弦。
在西方,十二平均律起源於16世紀,到了18世紀被普遍采用。
半音、全音(Semitone、Wholetone)將一個八度音分成十二等份,每一份為半音,兩個半音相當於全音。半音相當於小二度,全音相當於大二度。
協和音程與不協和音程(Consonant,Dissonance)根據協和的程度可分為完全協和音程(純1、4、5、8度)和不完全協和音程(大、小3、6度)。除此之外都是不協和音程。
音程(Interval)指兩音之間的距離。計算音程的單位稱“度”,兩個音之間包括幾個音節就稱幾度。度數相同的音程又因為其所含半音和全音的數目不同而有純、大、小、增、減等區別。
音區音的高低範圍。不同音區的音在表達思想感情時各有不同的功能和特點。
和聲兩個以上的音按一定規律同時結合。和弦進行的強和弱、穩定與不穩定、協和與不協和,以及不穩定、不協和和弦對穩定、協和和弦的傾向性,構成了和聲的功能體係。和聲的功能作用,直接影響到力度的強弱、節奏的鬆緊和動力的大小。此外,和聲的音響效果還有明暗的區別和疏密濃淡之分,從而使和聲具有渲染色彩的作用。
複調兩個或幾個旋律的同時結合。不同旋律的同時結合叫做對比複調,同一旋律隔開一定肘間的先後模仿稱為模仿複調。運用複調手法,可以豐富音樂形象,加強音樂發展的氣勢和聲部的獨立性,造成前呼後應、此起彼落的效果。
調式從音樂作品的旋律與和聲中所用的高低不同的音歸納出來的音列。這些音互相聯係並保持著一定的傾向性。而調性則是調式的中心音(主音)的音高。在許多音樂作品中,調式和調性的轉換和對比,是體現氣氛、色彩、情緒和形象變化的重要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