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1 / 2)

唐末政敗若禍端,世上百姓苦不堪。

天道慈悲救蒼生,

無常受命降人間。

唐玄宗改元天寶後,誌得意滿,決意放縱享樂,從此不問國事。在納楊玉環為貴妃後,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劍”惡名的李林甫為宰相長達十八年,使得朝政敗壞。李林甫死後又以楊國忠為相,此時期又開始出現了宦官幹政的局麵,高力士的權勢炙手可熱。唐玄宗好大喜功,為此邊境將領經常挑起對異族的戰事,以邀戰功。又由於當時兵製由府兵製改為募兵製,使得節度使與軍鎮上的士兵結合在一起,就出現了邊將專軍的局麵。其中以胡人安祿山最著。安祿山掌握重兵,在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腐敗、軍事空虛之機和史思明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唐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是為唐肅宗,奉玄宗為太上皇。安祿山則自稱大燕皇帝,年號聖武。經過八年時間這場叛亂才被平定。

天寶十八年秋,自從安祿山叛亂稱帝已有整整四年之久,朝廷不斷的派兵征討,又不斷的失敗,雙方的戰爭進入了焦作的狀態,到處都是貪官汙吏,到處都是兵痞惡棍橫行鄉裏,苛捐雜稅日日加重,弄的民不聊生,紛紛賣兒賣女以求苟活於世,偏偏蒼天無眼,又逢大災,千裏失遺,餓殍滿地,所觀之景象莫不過淚濕滿襟。

河東道太原府(又一稱名並州),本是大唐三百二十八座州府之一,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奈何在此地出了一個經緯之才經曆了兩代君王,曆史第一女帝武則天的宰相,此人便是被後世稱為“唐朝砥柱”的狄仁傑,也因為他使得太原府聞明於世。

太原府治下的久安縣,李家村做落在一座山穀中,因為村裏的人多數都是姓李而得名,其四麵群山環抱,出入不便,異常封閉,唯一的一條通往山外的小路,還是祖祖輩輩幾代人在懸崖峭壁上硬鑿出來的,所以在永安縣十幾個村莊中,李家村算得上是比較貧困的。

村裏的人因為貧困,又很少接觸外麵的人,所以這裏民風淳樸,沒有外界的勾心鬥角,利益爭鬥,村民多是以狩獵、樵夫居多,清晨在小村的村口聚集了幾十個男人,這是上山打獵與砍材的隊伍,因為山上猛獸眾多,若是運氣不好興許還會遇到狼群,所以村裏的男人都是聚集一夥一起上山,這樣比較安全些。

“二牛哥,嫂子快要生了吧!”一個身背弓箭,手提柴刀的年輕漢子說道。

“嘿嘿!估計是快了,趕明兒叫村裏的接生婆給看看。”邊上一個樵夫打扮壯實的中年漢子,微笑的回答道。

“是啊!這可不是小事,要小心點。”另有個獵戶湊了上來插話道:“不過我看嫂子的身形,恐怕是個男孩。”

“嘿嘿!管他是男是女,都是自己的娃,都一樣都一樣。”李二牛摸著自己的腦袋,嘿嘿笑著說道。

“這話可不對,還是男孩好,土話說的好,養兒防老啊!女兒遲早都是人家的人,所以說還是男孩的好。”年輕漢子否定的說道。

“村長來了,村長來了,大家安靜。”靠近外麵的人回頭說道,打斷了三人的議論。

眾人循聲望去,由村子裏走出來了一個虎背熊腰,身高足有兩米的中年漢子,他便是李家村的村長李虎,從他身背箭壺,手拿著一把硬木弓便可以看得出他也是個獵戶,唯一和別人不同的是在他的左腰上還懸掛著一把合鞘的鬼頭刀,雙眼中寒光閃閃,兩個太陽穴微微的鼓起,證明他是個內力修為不弱的練家子。

李虎緩步來到眾人跟前,掃視了一遍眾人,最後把目光定格在了二牛的身上,臉上顯出了笑容,開口問道:“二牛,人都到齊了嗎?”

二牛排眾而出,來到李虎的身旁,開口道:“除了長根以外,都到齊了,總共是二十六個人。”

“嗯?”李虎聽見二牛的話輕輕皺了下眉頭,問道:“長根?他咋拉,為什麼沒有來?”

二牛習慣性的摸了摸頭,回答道:“我剛剛去看了一下,昨天修房的時候把腳歪了,走路都不利索,今天就沒來。”

“哦!”李虎皺著的眉頭打開了:“行,等今天回來後,你帶上兩捆柴和些野味去看看他。”李虎吩咐道。

“行,我記下了。”二牛點頭應承著。

“好了,大家走吧!爭取早去早回。”李虎招呼了眾人一聲,他自己帶頭走在了前麵,眾人依次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