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曲藝基礎知識
學校文化娛樂活動項目訓練與比賽學校曲藝項目的訓練與比賽第一節曲藝知識概述
1.曲藝的基本概況
曲藝是中華民族各種“說唱藝術”的統稱,它是由民間口頭文學和歌唱藝術經過長期發展演變形成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據不完全統計,至今活在中國民間的各族曲藝曲種約有有400個左右。
曲藝作為說唱藝術,雖有悠久的曆史,卻一直沒有獨立的藝術地位,在中華藝術發展史上,說唱藝術曾歸於“宋代百戲”中,在瓦舍、勾欄(均為宋代民間演伎場地)表演;到了近代,則歸於“什樣雜耍”中,大多在諸如北京的天橋、南京的夫子廟、上海的徐家彙、天津的“三不管”、開封的相國寺等民間娛樂場地進行表演。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給已經發展成熟的眾多說唱藝術一個統一而穩定的名稱,統稱為“曲藝”,並進入劇場進行表演。
2.曲藝的類別和曲種
全國曲藝種類繁多,有說的,有韻誦的,有坐唱的,有立唱的,有半說半唱的,還有連唱帶舞的,各不相同。根據腳本特點、演出形式和音樂曲式,大體上可以歸納成評書、相聲、快板、鼓曲、說唱大書等五大類。
(1)評書類。
評書特點是隻說不唱,由一個演員講故事。“評”是用評語評論的意思。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說評書是”話則本之街談巷議,事則取其直說明言”。評書一般都用普通話講述,也有使用地方方言的,如四川評書、湖北評書等。
著名的評書表演藝術家連闊如(1902~1971)說書時語重聲宏,說表做工自成風格,在評講方麵見識獨到,勝人一籌。他擅長的書目有《東漢演義》、《三國演義》等。他生前經常在廣播電台播講,譽滿京都,曾有”千家萬戶聽評書,淨街淨巷連闊如”的讚語。
近年來,鞍山市曲藝團中年演員劉蘭芳說的評書《嶽飛傳》,熱情真摯地歌頌民族英雄嶽飛,無情地鞭撻奸臣秦檜等敗類,做到了老書新說,舊書新評,愛聽眾之昕愛,恨聽眾之所恨,受到億萬聽眾的歡迎。一個演員,一塊醒木,一把扇子,就產生了”全憑一張口,滿台風雷吼”的藝術魅力。
(2)相聲類。
相聲是從民間說笑話發展成的,具有輕鬆、活潑、滑稽、風趣的特點,又能通過幽默、詼諧的語言和表演,增長群眾的知識,滿足群眾文化娛樂的要求。最常見的形式是一個人說的單口和甲乙二人捧逗爭哏的對口。三人以上的群口,已很少有人表演。南方的獨角戲(滑稽)、四川的相書都屬於這一類。
最著名的相聲表演藝術家侯寶林,對革新、提高相聲藝術很有貢獻。他在三十年代曾向著名相聲演員朱闊泉、緒德貴等學藝,1939年在北京首次登台演出。四十多年來,在說、學、逗、唱中,他博采眾家之長,擅於學唱京劇和地方戲曲;在語言上力求生動、形象、簡練、純潔;提倡幽默風趣,反對貧嘴聒舌;講求提高相聲藝術的格調。他的代表作有《戲劇雜談》、《關公戰秦瓊》、《改行》等。侯寶林1979年退出了舞台,主要從事相聲藝術的研究工作。
(3)快板類。
快板包括快板書、對口快板(數來寶)、山東快書、天津快板、竹板書等曲種。它由一兩個演員韻誦,演出時用竹板、節子板、銅板(鴛鴦板)擊打伴奏。快板原是單純敘事的,沒有故事情節,幹板垛字,節奏較快。增添了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後,發展成快板書。山東快書則是從竹快板書演變成的,主要說武鬆的故事。
著名的山東快書表演藝術家高元鈞,解放前流落江南瀕臨絕境。解放初期參軍後,在部隊曲藝工作者的幫助下,致力於快書的整舊創新和普及工作,使快書在廣大戰士和工農群眾中得到較普遍的發展。三十多年來,他和別人合作創作了《一車高梁米》等十幾段新曲目,整理了十幾段傳統節目,並總結了創作和表演經驗。1982年出版的四十萬字的《高元鈞山東快書選》,反映了這位承前啟後的大師在快書藝術改革、創新、普及、提高等方麵所起到的開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