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4)快打快唱。

緊打與快打是有區別的,緊打是采用了“混合點”的節奏,它不是一字一板,節奏不突出明顯,而快打采用了“雙點兒”或“鳳點頭”的板式節奏,節奏十分鮮明,速度與唱詞吻合不脫節,板起板落,字板統一,快打快唱適於貫口和節目的尾聲,例如:《百山圖》的句式:

到了瀘定橋,

毛主席的長征詩詞銘刻在上邊: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隻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裏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快打快唱一氣嗬成,字頭銜接字尾,鏗鏘有力、奔放使觀眾情緒達到高潮。

(5)虛聲演唱。

表演者在演唱時,采用的“虛聲”唱法,不是氣宇軒昂,與竊竊私語相仿。

快板書藝術家李潤傑在總結演唱經驗中提到,“三說不如一扣兒,三扣兒不如一嘀咕”。這是前輩藝術家,在舞台上多年實踐的結晶,事實證明這一經驗是正確的。

所謂的“說”,在這裏是指的“爆”,就是演員在演唱時有衝勁。演員嗓音寬大高昂,這對演唱是一個極其有利的因素,容易奪得觀眾的掌聲。但是,演唱結束後觀眾似乎感到缺少點什麼?一語說穿就是缺少“情”。如果采用聲斷情連嘀咕的演唱法,就能使節目錦上添花。

虛聲的演唱方法,實質上就是輕聲唱法,采用“耳語式”,繪聲繪色地將觀眾抓住,帶人故事中。當然,這種唱法必須經過多年的舞台實踐,對於初學者是比較困難的,如同剛學會騎自行車的人一樣,快騎容易,慢騎困難。“爆”和“嘀咕”的關係也是如此。目前的舞台上都有擴聲器,演員要很好地利用音響效果,采用輕聲嘀咕的唱法,更為適宜。

另外,爆與嘀咕要形成對比,也就是說,隻爆不嘀咕,單嘀咕也不爆,隻有二者有機地配合在爆的基礎上襯托嘀咕,才能達到既生動活潑又悅耳動聽,既抒情委婉又激昂慷慨,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使聽眾得到完美的藝術享受。

在快板書《劫刑車》中有這樣的情節,可采用嘀咕的處理方法:

“噢?”忽然間他眼球一轉不講話啦,

心裏頭暗暗直琢磨,

——,老太婆不是為抓我,

她的目的是劫刑車呀……

想到此,他一側身形大聲喊,

來人哪,捉拿雙槍老太婆!

從以上台詞來分析,就是爆與嘀咕的有機結合,從第四句來看,從詞中給我們提示了“嘀咕”的演唱條件,陪襯出人物的內心活動,如果放聲說講一描而過,不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和內在的心理活動,當說到“捉拿雙槍老太婆”之時,表演者由嘀咕忽然加大了音量,給觀眾來一個突然襲擊。情緒由低潮轉入高潮,凋動了觀眾的情緒,同時,增強了戲劇性。

根據以上舉例,說明了僅仰仗嗓音高昂,不一定能抓住觀眾,隻嘀咕不高昂也同樣抓不住聽眾,隻有配合使用,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如果你采用嘀咕的演唱方法演唱時,你會發現觀眾的眼睛瞪得圓圓的,場內鴉雀無聲。不信,你可以嚐試一下。

手、眼、身、步法

戲曲藝術常講的“手”、“眼”、“身”、“步”、“法”即:手式、眼神、身形、步伐,法乃是以上所述的法則,指身體各部位表演的具體方法。演員的身體是創造角色的工具,為適應表現各種人物的需要,快板書的表演,基本上采用戲劇的舞蹈動作。

(1)手法。

手在舞台藝術表演中,是刻畫人物表達思想感情的重要部分,同時,手和眼睛有著配合的關係,有這樣一句話,“手到哪裏眼到哪裏”,也可以說手是眼睛的指揮者。

手在舞台上起著眼睛所起不到的作用。比如:千人的劇場,當你在表演的時候,最後排的觀眾是看不清你的眼睛的,這時手就能幫眼睛的忙。例如:“要聽書,看東南。”這樣一句台詞,如果演員隻用眼睛表示,後麵的觀眾難以辨別,這時候,手朝眼睛所看的方向一指就使觀眾加深對台詞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