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羅浮天星天下秀 天星道院少年一(1 / 2)

諸天萬界,星宇恒沙;名山大川,造化神奇。

奇山縹緲蹤於煙霞海霧,天地之間造化孕育羅浮。

羅浮山,羅山與浮山的全稱,又名東樵山,有嶺南第一名山之美譽;上古賢人‘太史公’有‘粵嶽’之稱謂,可見羅浮山之於古仁人而言可謂是鍾靈毓秀的名山,神奇的故事比比皆是,故此不一一列舉……。

上古傳說,羅浮山乃洞天福地,神仙洞府。據說在羅浮山中,有餐風飲露之人,煉丹煉氣之士。古經上說:“羅山古已有之,浮山乃蓬萊之峰泛海浮來傅於羅山。”可見羅浮山之玄奇神妙也。

有《羅浮》詩曰:

“晨起羅峰隨雲影,縹緲浮山海中行。

蓮台遙映煙霞暖,蓬萊仙峰落滄溟。”

神州浩土,泱泱華夏。

天道自然,孕育神奇。

神州地大物博,東有夷,南有蠻,西有狄,北有戎,中原富庶之地,神州繁華之鄉,無數的傳奇在延續,無數的故事在傳說,不過有的故事才剛剛開始,而關於羅浮仙宗的故事,也才剛剛開始。

當然,要說羅浮仙宗的故事,就得先說天道,因為我們要講的故事,雖是以羅浮仙宗為主,但卻是由天道引起的,那我們就從執天下牛耳的天道宗開始說起吧……。

天道山,雄據神州,有萬山之祖,群山之脈的稱號,天道老人於天道山建立天道宗,而天道宗更是天下仙門正道之首,故而名動天下。

方今之世,修真盛行,可以說是天道宗大力推廣的結果,而今天下,人人習文修武,天道宗設三千道院於神州浩土之上,不過三千道院卻有一個明文規定,便是在道院的弟子,隻教授‘文武藝’,不傳‘仙術道法’。

三千道院,每三年招收一次弟子,凡年滿五歲以上的神州少年兒子女兒,皆可入道院之中學習文武藝,成為三千道院的弟子,以待天道宗五年一次的天道遴選。

若道院弟子於天道遴選中脫穎而出,通過考驗被選中而最終成為天道宗的弟子,便可前往天道山中修習高深術法,若是修煉有成,從此悍衛天道,守護神州,庇佑天下,福澤蒼生。

不過天道遴選的要求卻十分嚴格,就是無論是道院弟子還是世家子弟抑或所有神州子弟,若想參與天道遴選,那麼天道遴選之前可以學習‘文武藝’,但卻不可學習任何‘仙術道法’,若有違背,一經發現,立即取消天道遴選的資格。

天道遴選之嚴可見一斑,而三千道院修煉的弟子,或許有很多人不能於天道遴選之中脫穎而出,也許連取得前往天道山參與天道遴選的機會都沒有,不過他們也可習得‘文武藝’傍身,日後行走於紅塵世間,自有方便可行。

五年一次的天道遴選又要開始了,無數人為了一個名額而費盡心思,不過隻有天賦極高實力達到一定境界和努力修煉的人才會得到天道遴選的眷顧。

西南之地,天星城,天星城因座落於天星山下而得名,天星山乃是天星三百六十一峰所共名之,天星山是十萬大山外一山,三百六十一峰由西南綿延環繞數百裏至天星山主峰。

傳言,天星三百六十一峰呈‘大周天星辰’大陣之狀所列,卻無緣無故多出一峰,不符‘大周天星辰’陣勢之奧秘,傳說曾有人欲於此天星山中開宗立派,但因大周天星辰之陣過於神奇而猶豫不定,恐其中奇異之數過於無定,會產生難以言喻的變數,所以不了了之。

天星山雖非名動天下的名山,然而其在西南之地卻也奇異非常。

有傳言說天星山乃是天上星辰墜落而成,此言雖無可考證,但天星山確實因此而得名。

天星道院,座落於天星城中,乃是天道宗三千道院之一。

天星道院分文武藝三院,文院裏是弟子們學習神州天道萬宗千門知識,熟悉神州百家經典及修習琴棋書畫之地;藝院是各類技藝的修習之所,如丹鼎藥理陣法神兵利器算學等等;而武院之中,則以修習天道宗基本功法為主,簡而言之是以修煉武學功法為主。

早上,寅卯之交,東方泛白,一群十來歲的少年,已經整整齊齊的站在天星道院武道修煉場上,而站在他們麵前的,便是傳授他們武藝心法的道師洛韓。

洛韓道師是一個高大的中年男子,此時隻聽洛韓道師高聲說道:按照慣例,你們先誦讀一遍天一心經綱要;次修習心法元氣;再練習劍法招式;後習四書五經百藝千文,現在由沈夢領讀,誦讀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