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糊塗助健康
一、難得糊塗助健康
“難得糊塗”本是清代著名文學家鄭板橋不得誌之語,而在當今,人們又給這句話賦予了更多的含義:在非原則問題上不計較,在細小問題上不糾纏……總之,是以理智的“糊塗”避免可能發生的矛盾。
這樣做,從某種意義上說,可以幫人解除許多心理壓力,化幹戈為玉帛,化不和為友情。所以,一個人不論遇到順心或不順心的事,都應保持頭腦冷靜。“心靜則體安”,這樣做對身體健康無疑是大有益處的。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往往不能控製自己的情緒,想“糊塗”也難糊塗。遇到不順心的事時,要麼以牙還牙、破罐破摔,要麼牢騷滿腹、借酒澆愁,這樣做對身心健康顯然都是有害的。
“難得糊塗”對人體健康來說,是一種心理保健的良方。祖國醫學認為:“智者之養生,必須四時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大量的調查資料表明,長壽者大多都心胸寬廣,性格開朗。他們在一生中,不是沒有遇到過壓力和委屈,也不是沒有遭受過挫折和失敗,但是他們能夠冷靜對待,不使自己的精神受到折磨而導致疾病。中醫學認為,內傷“七情”是很多疾病的致病原因。而“糊塗”一些,卻可以使人免生很多的“氣”,自然對健康大有好處。
怎樣才能做到該糊塗的時候能糊塗呢?首先,要學會理智處世。每當遇事沉不住氣時,要反複提醒自己,以理智的思維和語言來控製自己的感情和行動。其次,要學會苦中求樂,善於從生活中尋找樂趣,可以多參加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把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讓自己活得有滋有味。再次,要廣泛結交摯友,遇到煩惱的事,不妨找知心朋友傾訴一番,這是一種情緒的宣泄和排遣,可以使人的心靈獲得慰藉,情緒獲得調節,避免鬱積成疾。總之,要學會正確應對逆境,讓自己始終保持心理平衡。
二、糊塗健康兩相關
到親朋好友家串門,常見壁上掛著一幅“難得糊塗”的拓片。誰都知道,這是清代大書畫家鄭板橋的佳書名句。聰明難,糊塗更難。鄭氏之言,富有哲理,充徹著辯證關係,所言“難得糊塗”,決非提倡不明事理,不辯是非。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對一些區區小事,不必太認真、太勞神、太精明,更不要斤斤計較。有時甚至要裝點糊塗,在非原則問題上不苛責於人,有意識地和點稀泥。這對身心健康大有益處,可以活得超然灑脫,輕鬆愉快,既無精神負擔,又無心理壓力,免受憂鬱、焦燥、激動、緊張、猜疑、嫉妒等不良情緒的煩擾,那實在是人生的福祉。如若不然,目光如豆、心如針尖,喜打小算盤,玩小點子,耍小聰明,反會“害了卿卿性命”。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先生說過:“苟無他故,必活百年”。其深刻寓意,就在於此。但置身塵世,食人間煙火,又不可能事事超然於矛盾之外,總會遇到諸如感情衝突、物質誘惑、工作波折和人際關係的糾葛等各種問題,對此,應時時保持頭腦清醒,道行其先,德冠其首,努力做到大事不糊塗。比如,害人之心不可有,不義之財不可得,沽名釣譽的事不可做,等等,既是為人之本,又是健身之道。有些事看似來自外界,而“病變”卻起源於自身,故而有“健身先健腦”之說。一個人光有強健的肢體還不夠,更要具有健康的心態和精神素養。古人稱頌“諸葛一生惟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是永遠值得後人借鑒的。
三、略微“糊塗”有益健康
“難得糊塗”是清朝末年書畫大師鄭板橋的名言。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經常處於煩惱和憂愁狀態中,不僅會加速人的衰老,而且高血壓、精神病、心髒病、肝膽病、癌症等疾病也會不期而至。“糊塗”既可使矛盾冰消雪融,又可使緊張的氣氛變得輕鬆、活潑,從而保持心理上的平衡,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當你處於困境時,“糊塗”一點能使你保持心胸坦然、精神愉快,減少對“大腦保衛係統”的不必要刺激,還可消除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和疲憊。心理學家指出,這種遇事“糊塗”的態度對身心健康大有裨益。1.人的創造力往往是在淩亂的環境中產生的,能夠忍受某種程度的淩亂,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專注於某項重要的工作。2.不嚴格追求完善的人,通常胸襟比較開闊,易接受別人的意見,不會過於偏激,這對預防身心疾患是很重要的。3.“糊塗”的比起事事處處精明的人,一般人際關係較佳,這有益於健康。據調查,性情孤寂的人比人緣好的人死亡率高2.5倍。4.不斤斤計較的人在婚姻、家庭方麵較易獲得成功,而美滿的婚姻是健康的基礎。5.對小事不斤斤計較,不過於注重生活瑣事,可以減少焦慮,讓你有更多的時間去享受人生。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往往不能控製自己的情緒,想“糊塗”卻難“糊塗”,遇到不順心的事,要麼“借酒消愁”,要麼“以牙還牙”,更有甚者,因想不開而輕生厭世,這都是錯誤的做法。那麼,怎樣才能在該“糊塗”的時候做到“糊塗”呢?首先,要學會理智處事,沉不住氣時反複提醒自己要以理智的心態來控製自己的感情。其次,要學會苦中求樂,善於在生活中尋找樂趣,多參加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把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讓自己活得有滋有味。第三,要學會廣交朋友,遇到挫折、失敗之事,不妨找知心朋友談談心。第四,要學會巧妙地應付各種複雜多變的環境,以保持心理平衡,維護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