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情緒都會時好時壞,學會控製情緒是我們成功和快樂的要訣。實際上沒有任何東西比我們的情緒———也就是我們心理的感覺———更能影響我們的生活了。
1.憤怒。被人得罪了,人們往往會發怒。你發怒的時候,要自問:“誰得罪了我?怎樣得罪的我?我對那個人說了些什麼?我本來要說些什麼?為什麼我沒有說呢?”
倘若有人觸怒了你,立刻對他講明,大多數人都會表示歉意而仍要和你繼續做朋友。
2.焦急。人們在恐怕受傷害或有所喪失時就會變得焦急(憂慮、恐懼、緊張)。
如果你感覺焦急,就應設法確定你恐怕喪失的是什麼———是不是別人的愛和照顧?是你對境況和對自己本身的控製?還是你自己做人的自尊心和價值感?想一想有什麼能幫助你防止損失,或幫助你準備應變。不要因為想來太可怕而把它撇開。躲避你所怕的事,隻能把事情弄得更糟,問題更難解決。
3.內疚。憤怒不能適當發泄,就會掉轉過來進攻你自己。一個人對自己發怒時,他就產生內疚,把每一件不順的事都歸咎於自己。例如可能以為自己未臻理想而使人失望。即使他覺得自己太無能而不敢替自己申辨,他還是可能會私下認為別人對他期望太高而憤恨他們。
你怎樣對付內疚?隻要記住大多數內疚來自壓抑的忿怒,而忿怒又是因心靈受傷而產生的,那麼解決的辦法應該是查出心靈所受的傷害,並找出造成傷害的原因,再把忿怒引回原來它應該發泄的地方。
4.傷心。人們每有所失———例如友情、愛人和自尊心等———就會覺得傷心。你覺得傷心時,應設法找出失掉的是什麼,這種喪失對你有什麼影響,所喪失的曾經滿足你哪些需要,失掉了今後能在哪裏取得補償。
你覺得傷心,而且知道是誰令你傷心,應該怎麼辦?如果可能,就去找那個人當麵直說他傷害了你,怎樣傷害了你和為什麼你有這種感覺。
培養堅忍的性格
堅忍,是一種心境狀態,因此它能夠培養。跟一切心境狀態一樣,堅忍是奠基在信念的因素上的,這些因素有如下八種:
1.習性。堅忍是習慣的直接後果。
2.意誌力。把一個人專注思想的習慣,用在獲得固定目標的籌劃上,會導向堅忍。
3.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計劃,可以鼓勵一個人利用堅忍的精神來執行計劃。
4.欲望。人在追求擁有強烈欲望的目標時,較為容易獲得和支持堅忍的精神。
5.精確的知識。如果以猜測來代表精確的知識,你就會在失望中摧毀堅忍的精神。
6.固定的目標。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是發展堅忍的最重要的一步。強烈的驅動力會使一個人去克服許多困難。
7.合作。熱忱、了解和與別人的合作協調,能促使發展堅忍的精神。
8.固定的計劃。組織化的計劃,即使它們是薄弱而完全不實用的,也可以鼓舞堅忍的精神。
冷靜地麵對挨罵
人自己應該先認識到,無論多麼優秀、傑出,總免不了會挨上司批評。第一次被斥責的感覺必然不好受,可是無論如何你都必須通過這一關。
剛開始由於生疏,上司或許還會對你客氣點兒,等彼此熟悉之後,就會突然給你迎頭一擊。咆哮、嗬責、說教甚至雷霆大發,拍桌子瞪眼睛等等。
有些人初遭痛斥,也許會產生“這下完了,惹上司討厭”或“那種罵法讓人受不了,幹脆辭職不幹”的想法,其實大可不必,這才是你真正需要冷靜的時刻。
對於挨罵的原因,應該好好反省,不再重犯。至於對挨罵這件事情本身,則不必在意。管理部下是上司的職責,不妨把挨罵當成工作的一部分。
說得更徹底一點兒,罵與被罵等於是你與上司之間的一種溝通。當他開始訓斥你的時候,也就代表他已經開始將你視作真正的工作夥伴。
此外,訓斥的內容之中多半透露著上司的本意和大量的實務知識,應心平氣和地聆聽,別漏掉這些有用的情報。
不要討厭或害怕挨罵,妥善運用上司和你之間“罵與被罵的關係”,這是促進雙方了解的第一步。
實際上,長年累月地領別人的薪水做事,不可能連一次罵也沒挨過。你應好好利用這些機會,把冷靜地麵對挨罵當成一種重要的交際術,給上司留下良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