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美國人請客不供應酒類,要喝酒隻好自己帶。因為對於喝酒,美國有條法律,凡是在主人家或餐廳喝酒後開車出事的人,都可控告主人及餐廳賠償一切損失。一場官司打下來會令對方傾家蕩產。
在婚喪喜慶方麵,美國人也不送禮金。如是喪事,親友們隻要屆時參加儀式,瞻仰一次遺容便算禮到情到。美國人的婚禮,也極少送禮金,大都是送禮物,最小的可送支鍋鏟,最大可送一套家具,完全看情誼關係而定。
美國人崇奉“君子之交淡如水”,看似缺乏東方民族的人情味,然而卻達到了“儉以養廉”的目的。他們揚棄了東方民族婚喪。生日。迎來送往中送禮成風的陋習,人們也就就不會借此投機鑽營,為職業或升遷而行巴結逢迎之術了。
其實,美國人雖淡薄人情,節禮節哀,卻並非小氣。對於公益事業,大多數美國人甚為慷慨。美國的教堂。慈善事業和哈佛等私立大學,大都是靠私人捐款維持的。
《莊子山木》有雲:“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這經典之句,對於我們交友,很有教益。無論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網絡中,沒有人不需要友情,大家都需要朋友的關心。這種友情,來自真誠,來自無私,雖然沒有卿卿我我、甜言蜜語,卻會讓人感到像陽光那樣溫和,像雨露一樣滋潤。
前幾天,一位朋友對我說:“這幾天不知道自己怎麼了,家裏人一切都好,單位的事也沒有什麼變化,自己網照樣上文照樣寫,不知為什麼心裏空落落的?”我幫他分析了老半天,才發現他是因為網上有個好朋友幾天沒有和他聯係了。他說:“我的QQ多是隱身掛著,見到這位朋友也曾上來過,可是,他為什麼對我發給他看的文章,既不跟帖也不留言呢?我知道,他一貫不喜歡跟帖,也沒有指望他跟帖,但是,總該在QQ裏給我留個言吧!”他還說:“也許,是我們最近對散文討論持有不同的看法,我想,學術上的不同的觀點,不應該影響我們的友誼。所以,我不希望他是因為這個而不理我。”
我不知道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看著他一副失落的樣子,隻好猜著說:“也許,是你們平時來往較多,無形之中走得太近,相互之間形成了一種關心和依賴的習慣,一旦有事或一時大意疏忽,就容易產生猜疑。”朋友對我點點頭,似乎認可了我的說法。我認為,遇到這種情況,先是要主動地去關心一下,也許朋友很忙,或者遇到了困難,是不是自己能幫上忙;如果不是,接下來是要耐心地等待,也許朋友有一時不便明言的事,過幾天解決了他會主動地找你的;如果還不行的話,就要好好地檢討一下,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有什麼誤會?
有人說,因為在乎,所以疼痛;因為疼痛,所以逃避;因為逃避,所以寂寞;因為寂寞,使人思考。我們是要經常靜靜地思考一下分析一下。雖然,你自以為一貫對人對事看得很淡,是用真誠對待網事和網上的朋友,所以,出現了現在這種失落感,也還是要反省自己的。與朋友相處,太遠了當然不好,人家會認為你不合群、孤僻、不易交往,太近了也不好,“愛之深痛之切”一旦發生誤會或矛盾,就容易“反目成仇”。
所以說,不即不離、不遠不近的朋友關係,才是最難得的和最理想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對待網事和網上的朋友,依然要真誠,但是不要走得太近,不能太過於認真。上網讀帖寫文都是為了自娛自樂,陶冶性情,在其中以文會友,多學習多交流,也是為了更好地陶冶性情,不要在意別人的態度,要多體諒別人,要有寬容豁達的心懷。曾經幾何時,我也為朋友離別而傷感、為朋友的離去黯然傷神、為那段友誼的消逝而歎息心慟。後來見得多了,才知道朋友就是這樣,他也許不會陪你走過一生,隻能陪你一段路。
有的朋友近了,有的朋友遠了,尤其是在網上,總有新朋友加入了進來,也有剛認識不久的朋友甚至是老朋友離去。這都是緣分的事,由不得你一廂情願。無論朋友是去是留,都要有一顆平和之心,必競一段路有一段路的風景,一個朋友有一個朋友帶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