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他開著奧迪車繼續賺錢,再也沒用過家裏的一分錢。2000年,亞旗幫父親辦了個人官方網站——鄭氏網,隨後又開始鼓勵父親將自己的童話改編成漫畫。2005年1月,亞旗把某著名報業集團的技術部主任之職辭去,創辦了《皮皮魯》連環畫冊,畫冊發展勢頭很好,第一期印刷3萬冊,第二期5萬,第三期8萬。說到自己對兒子的教育,鄭淵潔深有感觸:“我讓亞旗中途輟學,並不代表我反對現行的教育製度。
相反,在對女兒亞飛的教育過程中,我從未有過也讓她輟學回家的打算——亞飛今年才5歲,和她哥哥截然相反,對考試有種狂熱,隻要一說考考她,馬上就會扔下最精彩的卡通飛奔過來,考完後的一句表揚可以讓她樂滋滋地高興好久——她是那種可以在考試中獲得樂趣的孩子,所以,我會讓她一直讀下去,按照她自己的說法,要讀到博士。”最後,鄭淵潔這樣總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關鍵在於做父母的是否善於發現——合格的教師和父母,發現孩子的優點,告訴他什麼地方行;不合格的教師和父母,發現孩子的缺點,告訴他什麼地方不行。這就是我的心得。”
四、黑人母親的教子啟示
有一個黑人家庭,母親想讓漸漸長大的兒子做些事。一天,她讓兒子去零售商店買點食品,孩子高高興興地走了,心裏非常自豪。到了街上拐角處,一群小孩幾拳把他打倒,搶去了錢,孩子流著淚跑回家,把一切告訴了母親。母親沒有說什麼,給了他更多的錢,讓他再去。孩子不願去,母親告訴他說,你沒惹那些孩子,你沒有錯。別理會他們就行。孩子怯怯地走了。不久,他又慌慌張張奔回家中,他告訴母親,那群小孩又追他了。
母親責備說:“難道因為這個就往家裏跑?”
她用命令的口氣讓孩子再去,孩子無可奈何地去了,結果錢被搶了,還遭了打,他哭喊著往家裏跑,向母親哭訴。母親抑製著心頭的怒火,命令獨生子買不到東西就別回來。她厲聲說:“我要教你如何保護自己,如果那些孩子再找你麻煩,你就必須自衛!”
說完她又給了孩子更多的錢,還有一根棍子。
孩子從未見過母親如此憤怒,也從未聽過母親說這樣的話,母親竟讓自己去打架?!然而孩子還是出了門,一邊哭一邊走。他想,與其在家聽母親斥責,不如走出家門與他們較量一番……搶錢的一群孩子被黑孩子的憤怒和反抗行為嚇住了,當黑孩子向他們示威時,他們喊叫著,各自向家中逃去,並扔下搶去的錢。
最後,黑孩子第一次麵對那些聞聲而來的家長宣布:誰再找我的麻煩,就不客氣了。
他第一次體會到自己力量的存在。讀了這個故事,我們不應該出現這樣的誤解:黑孩子的母親不是在慫恿她的獨生子出去打架嗎?
不是!
她的做法裏麵既有文化背景,又有社會環境的因素。她教給孩子的是在符合社會規範情況下,什麼時候使用“棍子”,和怎樣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是培養孩子的自尊、自立和自強能力。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況:孩子之間鬧了矛盾,家長往往是站在自己孩子的一邊,或使出種種袒護手段,或親自出馬向對方興師問罪,乃至大打出手,替孩子“複仇”、“雪恥”,而很少站在客觀的角度去理智地調解孩子之間的糾紛。其實,愛護孩子不僅僅是一味地去替他們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要教會他們具有自尊、自立和自強的能力。
以柔克剛夫妻之道
一、聰明女人糊塗心
有一對老夫妻,愛好和性格相差很遠,她是政工幹部,外向開朗,喜歡交友、逛街,偶爾打牌。他是高級工程師,好靜不喜社交,可以泡杯清茶對一本書足不出戶消磨一天。幾十年的婚姻走過來,當年的老朋友們,原來看起來比他們般配的一對對,離婚的、分居的、為瑣碎的家事吵吵鬧鬧的都有,惟有他們,相安無事,把日子過得平靜從容有滋有味。有好事的問他,他淡然一笑:“凡事寬容。”問她,她說:“糊塗一點。”常常看到這樣的夫妻,妻子把丈夫看得很嚴,尤其對他的錢袋。
這可能出於兩種心態,一是怕男人不會管帳,亂花錢,不如由自己來管理、統籌規劃,有利於小家庭的合理消費和長遠建設,這是傳統的和主要的目的。二是怕男人在外應酬多,誘惑多,有錢就好比有了犯罪的子彈,容易誘發“出軌事件”。無論基於哪種心態,女人們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