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糊塗為人篇(7)(1 / 3)

您不妨自己提出這樣的疑問:為什麼他人沒有受冷落,卻偏偏冷落了自己;為什麼此時無冷落,彼處遇冷落。想來想去,您便會覺得,原來別人對自己的冷落也與自己有關聯。對照生活的參照係數,您不妨再對一些具體現象試作分析。假如受到來自頂頭上司的冷落,您可能想到了他的偏見、不公正等,但是否還應想到,您的工作態度差、表現得不好,才是上司所以冷落您的真正原因;假如受到同事的冷落,您可能會想到他的性格孤僻、心胸窄小、無端嫉妒等,但是否還應想一想,是您的傲慢、無禮、清高,才使他人對產生冷落有了可能的條件;假如受到妻子的冷落,您可能會想到,妻子不溫順、不賢慧、不會料理家務、不會熱情待客等,但是否還應想到,您的大丈夫習氣,動輒吹胡子瞪眼睛的德性,難道妻子還不該冷落您幾次!與其抱怨別人,倒不如利用這個間隙來反省一下自己,這豈不是一件好事情!

學會喪失冷落,會使您隱隱感到自己心靈上的某種喪失。是的,在一段時間和範圍內,您的周圍的確少了些熱情,少了些朋友。但是,這並非可怕。問題的關鍵在於您能否正確對待喪失,能否科學把握喪失,能否學會從喪失中奮起。

喪失即失去。在朱迪絲·維爾斯特的力作《必要的喪失》中,她指出,喪失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從脫離母體直到死亡,在這整個成長過程中,喪失始終伴隨著我們。它是“一種終生的人類狀況”。朱迪絲認為理解人生的核心就是理解我們該如何對待喪失。“喪失是我們為生活付出的代價”,朱迪絲指出了這一點,但假如我們學會了放棄完美的友誼、婚姻、孩子和家庭生活的理想幻想,放棄對絕對庇護和絕對安全的幻想,那麼我們將在這種放棄——必要的喪失中蘇生。朱迪絲還告訴我們,喪失是成長的開始,追求完美與恐懼喪失則是幼稚的,我們人生的路途由喪失鋪築而成。細細想來,朱迪絲的話是有深刻哲理的。

有的朋友常常把複雜的社會、複雜的人生理想化了,他們接受收獲往往比接受喪失更容易做到。因此,一旦遇到喪失,就會覺得不可思議。其實,隻要您稍加留心,便會從生活中經常發現這樣的畫麵:他是我的好朋友,同時又是別人的好朋友;上司對我特別器重,同時對另一個人也特別器重,想到此,也許您就會認識到,放棄各種各樣不切實際的期待,對於消除冷落的困惑,是多麼的重要!

冷落雖然使您暫時地少了一些來自外界的熱情,少了一些朋友,但往往正是這種必要的喪失,才進一步激發了您對熱情的珍視,對朋友的偏愛。此時此刻,您將會用自己的熱情去溫暖對方那顆冷落的心,您將不會再用消極的眼光去對待朋友一時的偏頗。

勿失自信。遭遇冷落,很容易使一些意誌薄弱的朋友失去自信心。這是因為,冷落不僅有時是一種腐蝕劑,而且有時還是一種有毒劑。它可使頭鳥遭槍擊,使尾鳥受排斥。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現象:有些才能出眾的人,正是由於受不了世俗冷落的偏見,從此之後甘願“隨波逐流”,也不肯再“出頭”、“冒尖”了;也有一些較為愚鈍的朋友,由於被人瞧不起以至受到某些人的鄙視,結果產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念頭。不知您是否還記得這樣一句飽含著錚錚鐵骨的至理名言:“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裏”。這是何等博大的胸懷,何等碩大的氣魄。數風流人物,大凡事競成者,無不是自信人生的典範。殊不知,他們在成功的道路上,何止隻受到冷落的騷擾!

一對好朋友,耳鬢廝磨多少年,可為了某件小事,突然在某一日反目分手,從此視同陌路。您也許就是此種冷落的遭遇者,也許還會產生諸多“雅士如林,知音日少”的失落感。其實大可不必。生活是多色彩、多層麵的,不必事事都有個所以然,必要的超脫也是一種生活的潤滑劑。麵對冷落,沒有必要封閉自我,壓抑自我,煎熬自我。雨果說得好:生活就是麵對現實微笑,就是躍過障礙注視將來。你應當不斷地去尋覓生活中的熱情。人人都希望把熱情帶進自己的生活,讓生活變得更富有色彩,更富有詩意,這本身就是擁有熱情的表現。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遭遇冷落,但更多的還是擁有熱情。如果您隻會發現冷落,而不勇於去開拓和追逐熱情,那麼,在您的眼裏就會隻有苦澀、憂傷和痛苦。

主動感化。有的朋友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有一種看法,即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你看不上我,我也不買你的帳。這至少是一種不夠大方的姿態。當然,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雙向的,兩好擱一好嘛!但一個成熟的人,恐怕因此還會想得更多,想得更細,甚至會做一些必要的讓步和犧牲,也就是常說的高姿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