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勝算者容不得平庸,出手便令人傻眼2(1 / 3)

6.讓對手背黑鍋,有苦說不出

在做事的過程中,不要盲目地使蠻力去幹,適當的時候要多分析一下市場情況,必要的“投機取巧”有時也不見得有什麼不可取。

“渾水摸魚”本是一個貶義詞,指的是采用非正當的手段撈取好處。隨著現代經濟生活複雜化的加劇,人們已不再視它為異端了。在做事的時候,尤其是遇到局麵混亂時,能夠亂中取勝,撈到好處,就能成為亂世英雄。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做事,贏了就是英雄!

許多做事會算計者,在做事過程中遇到困難時,也采取渾水摸魚的辦法,至今仍有許多被傳為佳話。

美國有一個生產輪胎的公司叫聖力公司,想讓它的“聖力”牌輪胎一舉占領東南亞市場。最後,它把眼睛盯到了新加坡。

當時聖力牌輪胎一進入新加坡市場,首先麵臨的是由陳嘉庚先生所開設的“明日”牌輪胎廠的挑戰。但由於陳嘉庚的“明日”牌輪胎生產起步較晚,且當時從資金、技術上都比聖力公司差許多,尤其在生產成本上,“明日”輪胎比“聖力”高近一倍,所以種種因素都使“明日”公司非常不利,新加坡的輪胎業危在旦夕。

聖力牌輪胎廠在新加坡市場推出的“聖力”牌輪胎,每隻隻售20新元,而且允許零售商們延期3個月付款,而當時陳嘉庚先生公司生產的“明日”牌輪胎,每隻卻售價50新元,其競爭的劣勢顯而易見。況且“聖力”牌輪胎結實、耐久,在歐美市場上都相當有名,而“明日”輪胎別說在國際市場上鮮為人知,就是在國內知道它的人也不多。在這種情況下,“聖力”公司又采取了多種市場營銷手段,其目的就是蠶食掉新加坡的民族工業,最終占據新加坡和整個東南亞的輪胎市場。

在這個緊急關頭,為了“明日”輪胎廠的生存,更為了新加坡民族工業的未來,陳嘉庚先生將世界各地屬於他名下公司的資金都抽調來,誓與“聖力”在新加坡土地上展開一場為了維護民族工業生存的商戰。

陳先生知道,單憑個人的力量,與全世界一個著名大公司進行正麵商戰,失敗的可能是很大的。因此,他與部下詳細製定了商戰的兩個準備條件:第一,聯合新加坡的商會及行會,進行愛國教育,鼓勵人民使用民族產品,抵製外國貨,形成民族統一戰線;第二,搞垮“聖力”公司在新加坡的企業形象,從根本上扭轉局麵,最終把“聖力”趕出新加坡。

由於陳嘉庚先生的威望,所以抵製美貨的民族統一戰線很快形成。人民都被陳先生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所感動,都表示要支持“明日”公司。

同時,陳先生要求“明日”公司員工加班加點擴大生產量,其中質量好的輪胎打上“明日”商標,仍以50新元出售;而質量差的則打上“聖力”的標記,以10新元的價格投放市場。

市場信息反饋非常及時。消費者都認為“明日”的價格雖高,但質量有保證;而“聖力”出售的卻是價低質差的劣貨。況且“聖力”公司的售價忽高忽低,搖擺不定,引起了新加坡眾多批發商的疑慮,對價格紛繁蕪雜的“聖力”輪胎不敢進貨。

陳先生之所以敢這樣做,是因為他了解到“聖力”輪胎廠蔑視新加坡,沒有將“聖力”牌輪胎向新加坡的任何商標局注冊,待他們發現“明日”公司仿冒生產“聖力”輪胎時,也就無權提出保護商標的訴訟了。

最後,“聖力”公司不得不咽下自己釀成的苦酒,撤走新加坡分公司,從此再也沒有在亞洲市場上出現過。

陳先生攻占市場的戰略的確值得人去深入地研究。這種渾水摸魚的方式,手段看似有些不夠厚道,但從另一個方麵來看,即保衛自己的民族工業,也是值得稱頌的。

7.移花接木,

勝算一籌——巧打個人的小算盤人們總是過於相信自己的判斷,這既是優點,又是弱點。做事會算計的人往往就能把對方這一弱點放大,從而把難辦的事輕鬆搞定。

人們總是有“眼見為實”和“先入為主”的思維定式,因此,做事會算計的人不妨利用人們的這一弱點,巧用“移花接木”的手法,達到使對方相信的目的。

例如,倫敦一家曾經門可羅雀的珠寶店,為了擺脫岌岌可危的困境,老板決定采用移花接木的辦法,要把他的珠寶店與王妃黛安娜聯係起來。

一天傍晚,這家珠寶店突然張燈結彩,老板衣冠楚楚地站在台階上恭候嘉賓。不一會兒,一輛高級轎車在門前戛然而止,黛安娜王妃緩緩地從小車裏走了出來,她嫣然一笑,親切地向行人點頭致意。人們見此情景便蜂擁而上,爭先恐後地想一睹王妃的風采,久久不願離去。有的少年還大膽擠上前去吻了她的手。路邊的警察急忙過來維持秩序,防止圍觀者影響王妃的正常活動。

老板笑容可掬,感謝王妃光臨本店,隨即引王妃向櫃台走去。售貨員拿出項鏈、鑽石、耳環、胸針等最貴重的首飾任其挑選。黛安娜王妃麵露喜色,愛不釋手,連聲稱好……

預先早有安排的電視錄像機將此情景一一攝入鏡頭,第二天便在電視台廣為播放。雖然自始至終沒有一句解說詞,更沒有誘導廣告,但珠寶店店名、地址卻是相當地醒目。這家珠寶店立即轟動了整個倫敦。

那些好趕時髦的年輕人,那些“愛屋及烏”的黛安娜迷們,立即蜂擁而來,珠寶店門前立刻車水馬龍,人們競相搶購戴安娜王妃所讚賞的首飾。老板滿麵春風,親臨櫃台,應接不暇,僅幾天的營業額就超過開業以來的總營業額,而且生意一天更比一天好。

很顯然,老板把珠寶店強行“嫁接”到黛安娜王妃身上,借此來賺大錢的移花接木之計大獲成功。

或許有人要問:並不是每家商店都會有王妃光臨的時機呀?這裏要說,如果王妃主動光臨,那麼商店與王妃之間的關係是“自然”形成,而不是因“嫁接”才得來的,也就談不上使用“計謀”了。隻有本無關係而變成了有關係的“嫁接”,才可稱得上是用計施謀。我們之所以說這家珠寶店的老板使用了移花接木之計,是因為還有下文。

珠寶店的生意越來越紅火,也成了街談巷議的重要新聞,於是震動了皇宮。皇家發言人不久鄭重聲明:“經查日程安排,王妃在那天絕沒有去過珠寶店。”

人們都以為珠寶店的老板要被起訴上被告席了。然而老板卻鎮定自若。他承認從未有過王妃來過本店之事。那天盛情接待的女貴賓,是他煞費苦心找來的。她的氣質、神態、舉止、身材都酷似黛安娜王妃,經過美容師化妝,其發式等也都與黛安娜一模一樣。但她畢竟不是黛安娜。電視台所播的錄像從頭到尾隻有音樂,而未置一詞,因此,珠寶店並未構成欺騙罪。人們想當然地誤認為此“黛安娜”為彼黛安娜,那是他們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