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依稀,夏又將至。望著這本幾易其稿、終成一冊的詩稿,多少感慨湧上心頭-----
帶著一種欣喜、激動與不安的心情,我終於放飛了這隻《青鳥》。我的心情是焦灼、興奮的,但我的頭顱卻是深深低垂著的。
也許自小時,繆斯女神的獨特魅力便深深征服我的身、我的心。我在文學百花園裏徜徉,我在詩歌的厚土裏苦苦耕耘。我不敢有太多的奢望,但我卻深信:播種了,耕耘了,到了金秋,就一定有沉甸甸的收獲!
不管風雲如何變幻,依然改變不了我執著的追求!
這本集子裏的詩歌,都是我於九二----九七年這段時間寫的,大部分都是九六、九七年的作品。本著一種對自己負責、更是對讀者負責的心理,我從幾百首詩歌裏麵精選了這些作品,奢望著能登上大雅之堂。
當我一次次接到出版社的退稿,我卻沒有消沉,相反,卻更加的努力,認識自己的不足。接到一次退稿,便棄去一些舊作,增添一些新作,數次增刪,幾易其稿,最後層層過濾,終成這隻曾經斷翅、渴盼騰飛的《青鳥》-------
我認為當代詩壇的悲哀,是由於詩越來越偏離生活,一些詩人故作玄奧、大部分詩刊大量選登一些生澀、難懂的詩作所至。一些作品的厭世、堆徹詞藻、盲目的以派別來論高下;一些編輯的以己之見、槍斃一首詩的生命等,都越來越使詩歌這一曾經輝煌的文學寵兒越發發育畸形、光芒四射的詩歌王冠愈發黯淡。
我由此想到了艾青、舒婷、席幕蓉等人的詩,為什麼經久不衰,廣為讀者傳誦,我想那根本的原因就是通俗易懂、意境優美所致。
我嚐試著以多種形式來表現詩的意義,卻越來越感到通俗易懂的抒情詩的重要性。我努力的博眾家之長,煉“五彩石”以補我不完美的詩歌天空,而獨辟小徑,形成自己的風格。
我很感謝許多伯樂對我的扶持與鼓勵,如北方詩報社的張露群先生、原哈爾濱日報社的聶振邦老詩人、《青年詩人》主編卜一先生、人民文學出版社古典文學室的幾位編輯。他們曾熱情地鼓勵過我,令我銘記難忘。
謝謝了,深深地謝謝了,那些曾真誠幫助過我的善良的人們!
迎著滿天的星光,我且放飛這隻《青鳥》,聊作拋磚引玉,以引出更多的金鳳凰吧-----
李新春
1997年5月5日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