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老先生看起來大概四五十歲,個子不高,穿著一身麻布長衫,頭發挽成一個髻,他神態嚴肅,手輕輕一揮,就有一團淡淡的白光憑空冒了出來,再一揮,白光就鑽進了劉大嬸的身體裏。
然後,病就好了
事後據劉大嬸講,就感覺到渾身上下暖洋洋的,像泡在熱水裏,感覺身上的每一個毛孔都在呼吸,非常舒服。
村民對此早已見怪不怪,楊樹卻對法術卻非常感興趣,每次有人要請諸真人看病,他都會跑去看個究竟,有時還會裝好奇,想問問其中的原理,隻是不知是這個老頭性格孤僻,還是不屑於和幾歲大的小孩談法術,楊樹幾次攀談未果,就再也沒有問過。隻是仍然時不時的會去諸真人的門外轉悠下,想窺探出什麼秘密來,無他,隻是村子的娛樂活動太少了,加之對一個新事物的好奇而已。
楊樹倒是在村裏據說最有學問也是最年長的孫老頭家裏看到了幾本破舊發黃的書,上麵都是繁體字,奇怪的是楊樹竟然認得出,這大概算是穿越後的唯一好處了,楊樹有些哭笑不得,書就那幾本,千字言,誌怪經,還有一本沒有封皮的類似字典的書,楊樹當著孫老頭的麵念完了千字言的第一部分,才讓老頭相信他不是裝模做樣,而是真的看得懂,遂把書借給了他,而且還到處去說楊樹生而知之,是個讀書的料,還想讓楊樹拜他為師,好有個“衣缽傳人”
順便提一句,孫老頭還客串村裏祭祀時讀祭文的司儀官。
從此楊樹得了個“神童”的美譽,村裏有小孩的村民會讓孩子跟著楊樹一起玩,期待著聰明或許會傳染,使得自家孩子能有學問一點,雖然有學問在這個村子是用不著的,但是諸老先生和孫老頭都說有學問的人很厲害,這兩位都很厲害,所以他們的話自然是沒有錯的。
楊樹也因此成了孩子幫中的老大,不僅僅他會認字,他還會做彈弓用來打鳥,會做籠子來捕魚蝦,夏天還把螢火蟲捉來放在紗網裏麵當燈籠,他還發明很多小遊戲,像跳格子,丟沙包,老鷹捉小雞等等,這使得小村子裏的孩子可玩的東西多了起來,楊樹雖然不怎麼想玩,卻是活動的“組織者”如果誰惹了他不高興,就會拒絕讓他參加遊戲。
村子不大,就幾十戶人家,在這住的多少都有點沾親帶故,村民們閑暇時也會坐在一起吃喝閑聊,小村依山傍水,野味很多,時令野菜也有不少,有人采些回來,張獵戶貢獻一隻麅子或幾隻野兔,趙老四釣來幾條大青魚,有人拿鍋碗,有人拿些油鹽,有人拿些自家釀的麥酒,有人拿些麵餅,將麅子或野兔剝皮洗淨,抹上鹽巴燒烤,再燉上一大鍋野菜魚湯,一邊吃喝一邊侃大山。
諸老先生有時候也會來,也會講些他年輕時候遊曆的事,村民也很喜歡聽,有時他喝多酒,也會咧著嘴笑,興致來了再表演一兩手小法術,譬如把碗裏的酒用手指一點,酒水就騰空飛了起來,幻化成一些貓狗之類的小動物,驚得村裏的小孩大呼小叫.
楊樹的那些仙魔妖事就是在這種場合聽說的,故事裏的仙魔多有騰雲駕霧,移山倒海,鬥轉星移之能,隻是村民多蝸居再此,大都沒見過什麼世麵,一個傳說故事能來回講幾十遍,不時還會有人在原有版本上杜撰一些來娛人娛己,譬如什麼黑風老妖啦,烏風大仙啦,九天仙女獨孤雯啦,楊樹就聽過十幾個版本的,隻是其中的真實性讓人懷疑而已。
桃子小時候卻很是信以為真,還拉著楊樹一起扮演九天仙女與烏風大仙,至於為什麼不扮演黑風老妖,隻是小姑娘單純的覺得它名字不好聽,再加上名字裏有個妖字,估計八成是個妖怪,屬於印象裏的反麵人物。
小姑娘對角色扮演樂此不彼,她會拉著其他小孩子一起遊戲,他們拿著樹枝當作法寶四處揮舞,嘴裏發出謔謔的聲音,有時會讓楊樹背著她,然後張開胳膊作出飛行的姿勢,假如玩累了,就拉著楊樹玩過家家的遊戲,讓烏風大仙和九天仙女成親,然後夫妻結伴去斬妖除魔,至於妖魔,就是小姑娘隨意指定的小孩來扮演。
桃子的爹娘都很喜歡楊樹,對他視如己出,並沒有因為他是撿來的而有什麼偏心,加上桃子也很喜歡粘著楊樹,兩長輩甚至打算讓兩個小孩定個娃娃親,算是早早了卻一樁心願。後來卻讓楊樹死活推脫掉了。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