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陽古柳趙家莊①,負鼓盲翁正作場②。
死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③。
【題解】
此詩作於寧宗慶元元年(1195)冬天,陸遊71歲,在山陰三山別業。蔡邕生前非常關心國事,又極有學問,極富藝術才華,因董卓專權時任過左中郎將,成為曆史上有爭議的人物,南宋民間甚至附會出《趙貞女蔡中郎》戲文。詩人優遊近村,聽說有關蔡邕的鼓詞,發出“死後是非誰管得”的歎息。歎息中既寓哲理,又含感慨。此詩不僅實錄了農村說唱的情景,保存了有關演出的資料,而且讓後人窺見南宋紹興農村的風情。
【注釋】
①趙家莊:在紹興市兩南約二十裏,北距三山別業約十四裏。今稱趙家阪,為八百多戶的大村。②“負鼓”句:意謂背著鼓的瞎眼老人正在說唱鼓詞。作場,說唱故事。③“死後”二句:意謂人死以後誰還管得了是對還是錯?整個村子的人都在聽關於蔡邕的說唱。說,說唱。蔡中郎,蔡邕(yōng)(132—192),字伯喈,陳留圉(今河南杞縣南)人。靈帝時為議郎。董卓專權時為侍禦史,左中郎將,董卓被誅後,死於獄中。蔡邕於靈帝光和元年(178)避難江南凡十二年,一度落腳落腳會稽,“焦尾琴”、“柯笛”和“絕妙好辭”三個典故,均與蔡邕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