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書憤(1 / 1)

白發蕭蕭臥澤中①,隻憑天地鑒孤忠②。

厄窮蘇武餐氈久③,憂憤張巡嚼齒空④。

細雨春蕪上林苑⑤,頹垣夜月洛陽宮⑥。

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⑦。

【題解】

此詩作於寧宗慶元三年(1197)春天,陸遊73歲,在山陰三山別業。詩人在故鄉領取祠祿,已進入第八個年頭,“鏡裏流年兩鬢斑,寸心自許尚如丹”(《書憤》其二)的情思不時湧動心間。本年開春以後,一連寫下《北望》、《長歌行》、《書誌》、《殘夢》等詩篇,表達“關河自古無窮事,誰料如今袖手看”(同上)的悲憤。此詩從“壯心未與年俱老”立意,跳躍度很大。由隱居三山,孤忠依然,想到效法蘇武、張巡,卻無機會;想到皇家園林、洛陽宮殿一片荒蕪,依然為金侵略者所占;想到壯心依舊,隻能效命死後。壯心孤忠,無人領會,隻能書寫悲憤,哀哀欲絕。

【注釋】

①蕭蕭:頭發稀疏的樣子。澤中:陸遊所住三山別業,南為鑒湖,北為大澤(今為蜻蜒湖),故曰。②鑒,照。孤忠:忠心耿耿而得不到支持。③“厄窮”句:《漢書·蘇武傳》:“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齧雪,與氈毛並咽之。……其冬,丁令盜武牛羊,武複窮厄。”厄窮,即窮厄,困窮。蘇武(?一前60),字子卿,西漢市十陵(今陝西兩安東南)人。天漢元年(前100)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受盡苦難,始元六年(前81)才被遣回朝。④“憂憤”句:《舊唐書·張巡傳》:“及城陷,尹子奇謂巡曰:‘聞君每戰眥裂,嚼齒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氣吞逆賊,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視其齒,存者不過三數。”張巡(709—757),唐鄧州南陽(今屬河南)人。安史之亂時,與許遠共守睢陽(今河南商丘),內無糧草,外無援兵,堅守數月,城破被害。⑤春蕪:春草。上林苑:秦時宮苑名,在陝西省。泛指皇家園林。當時在淪陷區。⑥頹垣:斷牆殘壁。洛陽宮:漢時東都洛陽的宮殿。當時在淪陷區。⑦鬼雄:鬼中豪傑。《九歌·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