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怒欲拔木,雨暴欲掀屋①。
風聲翻海濤②,雨點墮車軸③。
拄門那敢開?吹火不得燭。
豈唯漲溝溪,勢已卷平陸④。
辛勤藝宿麥⑤,所望明年熟。
一飽正自艱,五窮故相逐⑥。
南鄰更可念,布被冬未贖⑦。
明朝甑複空⑧,母子相持哭⑨。
【題解】
此詩作於寧宗慶元六年(1200)初冬,陸遊76歲,在山陰三山別業。詩人於去年五月上章請老致仕,七月拜致仕敕,維持生活得靠自己勞動。此詩前半篇極寫“風雨大作”,在於突出後半篇自己和鄉鄰遭受的災害。可貴的是,自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來,十一年的農村生活,使詩人和農民融為一體,患難與共,故詩篇最後關注的是南鄰母子。
【注釋】
①“風怒”兩句:風怒雨暴為互文。掀(xiān):推倒。②“風聲”句:意謂風聲像海濤翻滾。③“雨點”句:意謂雨點像車軸墮地。④卷平陸:席卷平地。⑤藝:種下。宿麥:冬天播種,第二年成熟的麥子。⑥五窮:韓愈《送窮文》中寫到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等五個窮鬼為患。相逐:跟隨逼迫。⑦贖(shú):到時將典當出去的財物換回來。⑧甑(zèng):蒸飯用的瓦器,指代鍋子。⑨相持:相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