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釵頭鳳(1 / 1)

紅酥手①,黃滕酒②,滿城春色宮牆柳③。東風惡④,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⑤,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澠鮫綃透⑥。桃花落,閑池閣⑦,山盟雖在⑧,錦書難托⑨,莫、莫、莫⑩!

【題解】

此詞疑作於高宗紹興二十一年(1151)春天,陸遊27歲,在紹興城區沈園。詩人大概二十歲與唐氏結婚,二十三歲迫於母命,忍痛仳離。沈園邂逅,即興寫下此詞。選取“釵頭鳳”詞牌,便含有痛遭分離之意。詞調節奏短促,音律急切,短句迭出,一字重複,最宜於表達痛苦情緒。借園林布景抒情,自然地將往昔歡樂與當前落寞聯結起來,造成強烈對比,使感情加深一層。錯落有致的表達,有時雙方,有時對方,有時自身,使意思更為深曲。全詞既急切噴薄,又含蓄委婉,“無一語不天成”,可謂抒寫愛情的千古絕唱。

【注釋】

①紅酥手:一種粉製而形似佛手的油炸食品,常用來佐酒。②黃滕(téng)酒:即黃封酒,宋時官酒。《詩稿》卷八《病中偶得名酒》:“一壺花露拆黃滕。”滕,封緘的意思。③宮牆:房屋的圍牆。④東風惡:比喻破壞美滿幸福生活的可惡勢力,有家庭的,也有社會的。⑤離索:離散。《禮記·槽弓》:“子夏曰:‘吾離群而素居,亦已久矣。’”⑥紅澠(yì):眼淚沾濕。舊題晉王嘉《拾遺記》卷七:“時(魏)文帝選良家子女,以入六宮。習以千金寶賂聘之,既得,乃以獻文帝。靈芸聞別父母,噓唏累日,淚下沾衣。至升車就路之時,以玉壺承淚,壺則紅色。既發常山,及至京師,壺中淚凝如血。”鮫綃:絲綢手帕,傳說中為海中鮫人所織。《梁任昉述異記》卷上:“南海出鮫綃紗,泉先潛織,一名龍紗,其價百餘金。”⑦池閣:池沼亭閣。⑧山盟:引山河發誓,喻永久不變。⑨錦書:指書信。《晉書·竇滔妻蘇氏傳》:“竇滔妻蘇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蘭,善屬文。滔,苻堅時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蘇氏思之,織錦為回文旋圖詩以贈滔,宛轉循環以讀之,詞甚淒惋,凡八百四十字。”托:寄。⑩莫,莫,莫:與上闋“錯,錯,錯”疑是錯莫連綿詞之分用,以示分離,意猶落莫。鮑照《行路難》:“眼花錯莫與先異。”杜甫《瘦馬行》“失主錯莫無晶光。”李白《贈別從甥高五》:“三朝空錯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