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陸遊其人和齋名(1)(1 / 3)

名字

要論陸遊的名字,首先要論述清楚秦觀的名字。陸遊和秦觀,因其名、字相同,常被學者相提並論。他們名字如何拚讀?來源及含義如何?兩者之間究竟是什麼樣的關係?曆代存在不同的看法,至今不少人仍不甚了解。一般人將秦觀、陸務觀的“觀”字讀平聲。也有人讀去聲,如於北山《陸遊年譜》、劉黎明《陸遊懸案揭秘》。有人認為秦觀名本自王觀,字少遊源於漢代馬少遊。也有人如劉黎明認為秦觀字少遊本自《列子·仲尼篇》。有人認為陸遊的名字源於秦觀,這以朱東潤《陸遊傳》為代表;也有人認為純係附會,不可信,如於北山《陸遊年譜》。當代學者如於北山《陸遊年譜》、鄒誌方《陸遊家世》認為陸遊名字本於《列子·仲尼篇》“務外遊,不知務內觀”,於北山先生更明確地指出陸遊名字“可覘其家世與道家思想之關係。”於北山《陸遊年譜》第3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劉黎明《陸遊懸案揭秘》亦持此說。上述說法各有依據,但皆缺乏具體論證,難以令人信服,所以至今仍無統一的結論。陳冠明先生曾專門寫有《秦觀陸遊名字解詁》一文,作者引用一些文獻資料,堅持認為陸遊的名字是由秦觀名字而來。又以名字解詁的常識認為秦觀、陸遊名字中的“觀”應讀“去聲”,是名詞遊觀(guàn)的意思。《中華文史論叢》第二輯第295—298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5月版。乍看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細推敲分析,陳氏觀點仍缺乏說服力。本文擬就這一問題展開詳盡論證,力圖得出科學的結論。

先看秦觀名字的由來、含義及讀音。這一問題從秦觀自述及同時人記述中即可找到明確答案。元豐六年(1083),秦觀三十五歲,九月後,為王觀母親作墓誌銘。《李氏夫人墓誌銘》雲:“至和中,先君遊太學,事安定先生胡公。歲時歸覲,具言太學人物之盛,數稱海陵王君觀及其從弟覿有高才,力學而文,流輩無與比者。餘時為兒,侍左右,聞而心慕之,願即見,蓋不可得。後數年,二君相繼舉進士,中第,其試於有司,皆為開封第一。名實既發,所與皆一時之豪。餘遂以故人子獲從之遊。”徐培均《淮海集箋注》(中)第1094—1095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從這一段記述及有關材料得知,秦觀父親元化公曾遊太學,師事理學家安定先生胡瑗,王觀亦師事胡瑗。元化公十分欽佩王觀及其從弟王覿,認為他們的才華,流輩無人可比。因此,為兒子取名秦觀(“至和”為仁宗年號,即公元1054—1056年,時秦觀六至八歲)。秦觀二十八世孫秦瀛於清嘉慶時重編《淮海先生年譜》,其中案語說:“《李氏王夫人墓誌銘》但言元化公稱王君觀及其從弟覿,而不言名先生。名先生之說,見於舊譜。然王君觀從弟名覿,而先生之季弟亦名覿,或取二王之名,先後以名其子,似可信也。”秦瀛認為,秦觀、秦覿兄弟得名於王觀、王覿兄弟,所言是有道理的。古人喜以崇拜仰慕的古人或前輩名字給子女命名,是常見的現象。那麼,秦觀的“觀”字讀音如何呢?這要看王觀的“觀”字讀音。我們先分析一下“觀”字,這是個形聲字,本寫作“觀”,許慎《說文解字》人“見”部。“觀”字有兩讀,一類《廣韻》作古丸切,平聲,見聲桓部,現代漢語拚音讀作guān;另一類《廣韻》作古玩切,去聲,見聲換部,現代漢語拚音讀作guàn。“觀”字讀音不同,意義迥別,讀作平聲時,一般為動詞,意義與“看”、“見”有關,如觀看、觀覽、觀賞、遊觀;讀作去聲時,為名詞,意指可憑觀看或供觀看的建築物,如觀闕、樓觀、道觀,又有古國名、水名、姓名,也讀去聲,又名詞奇觀、壯觀、遊觀等也讀去聲。清楚了“觀”字音、義的區別,現在可明確王觀的“觀”字意義及讀音。王觀與從弟王覿(dí)名皆與“看”、“見”有關,遵循一定規則,王觀的“觀”應讀作guān,而不可能是觀闕、道觀的“觀”的意思,即不應讀作guàn。因此,秦觀的“觀”也應讀作guān。王觀當時是著名詞人,秦觀愛詞、作詞即受其影響。

秦觀有兄弟三人,秦觀為長兄,弟秦覿,字少儀,季弟秦覯,字少章。兄弟三人之名繁體字分別寫作“觀”、“覿”、“覯”,字形相似,字義相近,皆與“看”、“見”動作有關,有規律可循,根據字義,三字的讀音應分別讀作guān、dí、gòu。因此,秦觀的“觀”字的意義也不可能是名詞樓觀、道觀的“觀”,不應讀作guàn。

秦觀二十餘歲,始取“太虛”為字,“太虛”當指“天”、“天空”。秦觀取此為字,表明自己心似天高,氣淩太虛,形容誌大氣盛。徐培均先生《秦少遊年譜長編》卷首“傳略”中認為秦觀字“太虛”亦與道家思想有關,並舉秦觀《反初詩》“昔年淮海來,邂逅安期生。謂我有靈骨,法當遊太清。區中緣未斷,方外道難成。一落世間網,五十換嘉平”為證,說:“此五十歲時追憶出生時受道家影響,字曰太虛,當由此也。”徐培均《秦少遊年譜長編》第1—2頁,中華書局2002年版。這一觀點值得商榷。秦觀思想中固多道家、道教成分,並不能說明他字“太虛”便是本自道家思想。陳師道《秦少遊字序》(詳見下文)中既已明確記述秦觀字“太虛”是本自對杜牧的崇仰,誌大氣盛,熱衷功名,那麼,“太虛”應理解為“天”,而不應理解為道家學說中的空寂玄奧之境。又有人認為秦觀的“觀”意思是道觀的“觀”,應讀guàn,也是將字“太虛”理解為道家學說中的“太虛”,名與字意義關聯,因此,秦觀的“觀”不是觀看的“觀”,不讀平聲。這是望文生義,主觀臆測,缺乏事實依據,不足為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