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音:shěn
繁體:沈
沈氏來源
1.出自姬姓,以國為姓,是黃帝的後裔。沈本是上古國名,最早是夏禹子孫的封國。周初時,武王死後,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攝政。三監不服,與武庚(商紂王之子)勾結,聯合東方夷族反叛,後被周公旦所滅。季載(文王第10子)因平叛有功,被周公舉薦為周天子的司空,後成王將其叔叔季載封於沈國,又名聃國。季載又稱冉季載。聃又寫作冉,古時,冉、沈讀音相同。春秋時,沈國為蔡國所滅,季載之後子逞逃奔楚國,其後子孫遂以原國名命姓,稱沈氏。
2.出自羋姓,周代楚國公族封於沈鹿,因以獲姓。春秋時,楚莊王有曾孫,名戌,在楚平王時任沈縣(在安徽臨泉縣)尹,又稱沈尹戌。沈尹戌後來任楚國左司馬,他為人正直,疾惡如仇。當時有個佞臣叫費無極,專門陷害忠直的大臣。楚平王在他的蠱惑下,赴走了太子建,殺死伍奢父子。逼得伍子胥出奔吳國。後業費無極又勾結另一個大夫鄢將師害死左尹郤宛。因郤宛素來以廉潔出名,在楚國頗得人心。他的被害,激起了楚國臣民的極大憤怒。此時,沈尹戌更借助民眾的力量,殺死了費無極和鄢將師。他也因此獲得楚人的敬重。沈尹戌的後代也稱沈氏。
3.出自少昊金天氏,以國為氏。少昊金天氏裔孫台駘氏之後有人建立沈國,春秋時,為晉國所滅,子孫遂以沈為氏。
沈氏遷徙分布
沈姓起源於河南、安徽兩省間地。春秋時,沈國被蔡國滅掉後,季載的後代子逞逃奔楚國,其孫沈尹戌,初隱居於零山,後仕楚為左司馬。尹戌之子沈諸梁,世襲作司馬,食采於葉(河南葉縣)。
秦時,子逞之子沈平封竹邑(安徽符離集)侯。沈平之子沈遵徙居九江壽春(安徽壽縣)。
東漢時有沈戎舉家徙居會稽烏程吳興(浙江吳興縣),此為沈姓南遷之始。
魏晉南北朝是沈姓大舉南遷之時。至唐代,沈姓已散居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唐初,中原有沈姓將佐隨從陳政、陳元光父子領軍入閩開辟漳州,在福建安家落戶,其子孫散居龍溪、漳浦、南靖、長泰、詔安等地。唐末,王潮、王審知兄弟入閩,又有中原沈姓族人隨同遷王。
南宋初有吳興人沈啟承官至汀州府知府,其子沈廷輔,隨父入閩,後遷居福建省建陽縣。沈廷輔有8子,分居寧化、龍岩、長汀、清流、延平、連城、上杭等地,其後又有人徙居廣東的大埔、梅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