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嚴(新排序94)(1 / 2)

拚音:yán

繁體:嚴

嚴氏來源

1.出自莊姓,為避明帝劉莊之名諱,改姓嚴。據《通誌·氏族略·以諡為氏》所載,東漢時,莊姓為避明帝劉莊之諱,改姓嚴。到魏晉時期,姓嚴的人中,有一部分又恢複了原來的莊姓。這樣,就出現了莊、嚴姓並存於世的情況。故有“莊、嚴本一宗,同姓不可婚”之說。

2.出自羋姓,為戰國時楚莊王之後,以諡號為氏。據《元和姓纂》所載:“羋姓,楚莊王支孫,以諡為姓。”而羋姓又可追溯到黃帝後裔顓頊帝。

3.出自戰國時秦有嚴君疾之後,以封邑名為氏。秦有嚴君疾,受封蜀郡嚴道縣(今四川省滎經),以邑為氏,故稱為嚴君疾,其子孫遂世代相傳姓嚴,稱為嚴氏。

4.出自古有嚴國,國人以國名為氏。據《姓考》所載,古有嚴國,國人以國為氏。

5.出自丁零人姓氏有以嚴為氏。據《晉書》所載,後燕慕容盛時丁零人有以嚴為氏者。

6.出自少數民族有嚴姓。滿、彝、土、錫伯、朝鮮等族均有嚴姓。

嚴氏遷徙分布

嚴姓主要由莊姓改姓而來,故一開始就分布廣泛。

史載,東漢時,嚴姓多居山東、湖北、安徽、浙江一帶。另四川、雲南、貴州一帶亦有嚴姓足跡。

魏晉時,北方嚴姓多居於陝西、山西、河南、甘肅等北方地區,其中以陝西、甘肅嚴姓最旺,嚴姓發展史上的三大郡望:天水郡、馮翊郡、華陰郡皆出此二地。可見,此期北方嚴姓發展之盛況。但隨著後世戰亂,更朝換代,中原嚴姓漸沉寂,而南方嚴姓日益出鋒露鞘。

唐代以後,北方嚴姓雖經戰亂,發展受到壓製,但還是有嚴姓名人鳳毛麟角於史冊,如唐代太府卿嚴挺之,出華陰(今陝西華縣)。而南方嚴姓名人此起彼伏,宋時有嚴仁、嚴羽、嚴參,均邵武(今屬福建)人,世稱“三嚴”。

明清時期,嚴姓多居於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一線。另雲南、廣東等地亦有為數較少的嚴姓居民。明代,有山西籍嚴姓由大槐樹遷河北、河南、山東、安徽等地。清康熙年間,嚴姓始有從福建、廣東等地渡海入台者,雍正和乾隆年間,入台者數量漸增,多居台北、苗栗、南投等地。

今日嚴姓尤以湖北、江蘇、浙江等省居多,上述三省嚴姓比之全國漢族嚴姓人口逾半。

嚴氏曆史名人

嚴遵:蜀郡成都(今屬四川)人,西漢哲學家。好老莊,精《大易》,遵從老子有生於無的思想,認嚴姓為虛無是世界的本原,隱居不仕,以卜筮為生。著《老子指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