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音:xuē
繁體:薛
薛氏來源
1.出自黃帝的任姓,奚仲之後裔。相傳黃帝共有25個兒子,分別得12個姓。其中有一子叫禺陽的,因被封在任(今山東省濟寧市),得任姓,傳至12世孫奚仲在夏禹時任車正(官名),傳為車的創造者,居於薛,稱薛候。春秋時,奚仲後人薛公子登在楚國作官,薛人遷往下邳(今江蘇邳縣西南),楚懷王賜以沛地為食邑,其後以原國名“薛”為姓氏,稱薛氏。
2.出自虞舜的媯姓,為孟嚐君(即田文)之後裔。舜的後人有姓媯的,其後媯完出奔齊國,稱陳氏,傳至5世孫陳桓子,因食於田,稱田和,其子孫便改姓田。其後裔田文被封於薛(今山東滕縣),稱薛公,號孟嚐君。秦滅六國後,其後人於漢初徙竹邑,亦以薛地為氏,稱薛氏。
3.由他姓或他族改姓為薛的。一是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將鮮卑族的複姓叱幹氏改為單姓薛氏;二是出自周文王的姬姓馮氏之後裔,唐時有薛懷義,本姓馮,後改姓為薛;三是遼西也有薛氏。
薛氏遷徙分布
戰國時薛氏已播遷於今湖北、湖南、江蘇、河南、河北省境內。三國時蜀郡太守薛齊降魏,遷家於河東汾陰(今山西萬榮西),世號“蜀薛”,薛齊長子薛懿有三子:長子恢,號“北祖”;次子雕,號“南祖”;三子興,號“西祖”。
另外,三國時已有薛氏徙居今甘肅境內。西晉末年出現永嘉之亂,大批中原士族隨晉室南渡,河東人薛推遷至江南,傳至薛賀,於南朝梁天監年間徙居福建晉安。唐末,河南薛氏又有隨王潮、王審知入閩者。自南宋開始,福建薛氏又分衍出廣東海陽、五華、興寧、梅州等支派。從清康熙時始,閩、粵薛氏陸續有遷入台灣者,此後,有的又遠播海外。
薛氏曆史名人
薛仁貴:唐朝名將。農民出身,善騎射。太宗時,應募從軍,屢立戰功,後又率軍大敗九姓突厥於天山,軍中有“將軍三箭定天山”的讚歌。
薛道衡:隋代名臣、著名詩人。其詩詞藻華豔,多數邊塞詩比較雄壯。《昔昔鹽》中的“空梁落燕泥”句,為後人傳誦。
薛稷:唐朝大臣、書法家。善畫人物、鳥獸,畫鶴尤為生動,時稱一絕。他的書法與詢、虞世南、諸遂良並稱“唐初四大家”。
薛濤:唐朝女詩人。因家貧,淪為歌妓,善歌舞,工詩詞。創製深紅小箋寫詩,人稱“薛濤箋”。
薛丙:嘉慶時象棋名手,所編著的《心武殘編》,是流傳較早的一部民間局譜。
薛氏起名規則
1.薛(Xue),最好不用聲母是j、q的字為名,雙字名應避免全用x聲母、ue韻母或陰平調的字。
2.最好不全用上下結構的字。
3.起名示例:薛先舟、薛伯洋、薛豔、薛式如、薛列早、薛守樸、薛先任、薛彥致、薛雅贏、薛楠芷、薛斯議、薛奧楠、薛式舟、薛在字、薛彙臻、薛覆陸、薛琳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