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4章 齊(1 / 1)

拚音:qí

繁體:齊

齊氏來源

1.出自薑姓,為炎帝後裔薑太公之後,以國名為氏。

2.出自姬姓,為春秋時衛國大夫齊子之後,以祖字為氏。

3.出自是姓,為唐代宣城郡司馬齊光之後,改為齊姓。

4.出自他族改姓而來:據《晉書》所載,武都氐人有齊姓;清滿洲八旗姓喜塔喇氏、齊佳氏等均有改為齊姓者;清雲南麗江府石鼓、中江等地土把總有齊姓,為納西族;今滿、赫哲、蒙古等民族均有齊姓。

齊氏遷徙分布

齊姓源起周代的齊國。

春秋後期,有史料表明,齊姓開始向河南、河北等地播遷。

秦漢之際,齊姓在北方的分布之地更多,並在高陽郡、中山郡、汝南郡等地形成大的聚落,後經繁衍,逐漸形成了齊姓高陽郡望、中山郡望、汝南郡望。

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軍閥紛爭,夷族入侵,中原一帶,十室九空,因高陽、中山二郡遠離中原,而汝南郡地處中原腹地,汝南齊姓跟中原其他姓氏一樣飽受戰爭之亂,無奈隻得舉族逃難。此際到唐初,汝南齊姓幾遭滅頂之災,遷徙於南方勢在必行,本渴望戰爭一結束,即回歸故裏,無奈戰火連綿,和平之境遙遙無期,隻得安家定居,子孫留籍異鄉。

唐代,由於政治清明,社會安定,高陽、中山二郡的齊姓繁衍的尤為昌盛,可謂枝繁葉茂,高官不斷。而前期播遷到四川、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的齊姓也發展起來。

宋元之際,由於趙構偏安江南,齊姓在南方分布更廣,而北方之齊姓在外族統治後,反而戰爭較少,故此際北方齊姓依舊繁衍的很盛。

明初,山西齊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今河北、河南、北京、天津等地。明清之際,有少數齊姓渡海赴台,進而播遷海外。

清乾隆以後,河北、河南、山東之齊姓闖關東者甚眾。

如今,齊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東北三省和河北、河南為多,上述五省之齊姓約占全國漢族齊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二。齊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四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

齊氏曆史名人

齊季若:唐代進士,貞元中陸贄主試,試明水賦、禦溝柳詩,與韓愈、詹、賈稷、陳羽等人同榜。“皆天下偉傑之士,號曰龍虎榜”。

齊唐:唐代職方員外郎,字祖之,會稽人。天聖進士第一。交址進麒麟,唐據史傳非之。眾服其傳識。

齊天覺:宋代學者,字莘夫,青陽人。家貧,好讀書,倦則依幾而臥,三十年未曾睡覺。經史子集,無不精通。曾任溫州天富知監,後遷知襄陽、宣城二縣,再改贛州僉判。

齊周華:清代旅行家,字巨山,天台人。雍正諸生。好遊覽,足跡遍及天下。為保呂留良而受酷刑。有《五嶽遊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