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音:mèng
繁體:孟
孟氏來源
1.發源於春秋的魯國公族。魯國的開國君主是周公旦的長子伯禽,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那麼孟氏應該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孫。孟姓的得姓始祖是魯桓公的庶子慶父。
2.春秋時期的衛國,也曾出現過一支孟氏。衛國,是周武王的少弟康叔所建,位置大約在今天黃河流域的河南、河北一帶。這一支孟氏的始祖是衛靈公之兄孟縶,子孫以王父字為氏而姓了孟,這樣推溯起來,其始祖同樣是周文王。
孟姓不論發祥地是山東,還是河南,均出自周文王之後,因此說,所有孟氏族人從根源上講都是同宗共祖,為周文王之後裔。
孟氏遷徙分布
孟氏早期主要是在其發源地山東、河南及其近鄰的河北發展和繁衍。
從東漢開始,孟氏出現於其他地區,如東漢孟光為扶風平陵(今陝西鹹陽附近)人,孟他為扶風人,孟嚐為上虞(今屬浙江)人;三國時的孟宗為江夏(治今湖北鄂城)人,孟獲為建寧(治今雲南曲靖)人;北涼有孟氏,為武威(今屬甘肅)人;唐代孟浩然為襄州襄陽(今屬湖北)人,孟郊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孟利貞為華陰(今屬陝西)人,孟涫為郴州(今湖南郴縣)人;五代後晉孟賓於為連州(今四川筠連縣)人,後周孟貫為建安(今屬福建)人。從以上可見,隋唐以前孟氏在中國的分布已經相當廣泛了。
五代以後,由於官職調遷等原因,孟氏的居處又新增了許多地方。例如,宋朝的孟宗政為絳州(今山西新絳)人,孟浩為宜春(今屬江西)人,孟程為豐城(今屬江西)人,孟元、孟彥卿均為洛州(今河北永平)人,孟顯為安華北池(今屬甘肅)人,孟攀鱗為雲內(今山西懷仁)人;明朝的孟充為高安(今屬江西)人,孟兆祥為澤州(今山西晉城)人,孟忠為江蘇昆山人,孟淑卿為江蘇吳縣人,孟善為廣東海豐人,孟俊為陝西鹹寧人,孟羊浩為湖廣鹹寧人;清朝的孟永光為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孟超然為福建閩縣人。
孟氏曆史名人
孟子(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人,生於周烈王四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受學於子思弟子。提倡王道﹑重仁義﹑輕功利﹑創性善之說,後世尊稱為亞聖。著有孟子七篇。亦稱為孟子。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唐代詩人,襄陽人。少好節義,隱居鹿門山。曾於太學賦詩,一坐歎服,其詩屬於自然一派,有孟浩然集。
孟氏起名規則
1.孟(Meng),最好不用聲母是b、p、f的字為名,雙字名應避免全用m聲母、eng韻母或去聲字。
2.最好不全用上下結構的字。注意名的意義與“孟”字的同音字“夢”的含義相連不要產生不佳的歧義。
3.起名示例:孟渝翰、孟泳屹、孟慶濱、孟粱潤、孟姿如、孟映旨、孟桂霞、孟湘惠、孟俐旨、孟以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