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5章 胡(新排序15)(1 / 1)

拚音:hú

繁體:胡

胡氏來源

1.以諡為姓。胡公滿本姓媯,名滿,胡公乃是他在西周所得的諡號。公當為爵位,而媯是舜所得之姓。據說殷革夏命,分封舜的後裔於陳,西周仍舊承認這一事實。陳國王室為媯姓,胡公滿之後裔有不為國軍而不能姓媯者,則以諡號為胡,即為胡姓。

2.以國為姓。春秋時期,在今天的安徽、河南境內曾經建立過兩個胡子國。一個為媯姓胡子國,另一個為歸姓胡子國。異姓兩個胡子國,依據姓氏形成的一半規則,其中應有以國為姓的。

3.改姓為胡。由他姓改從胡姓,是胡姓的又一重要來源。北魏之紇骨氏取華夏之姓,為胡氏。此外,許多少數民族都有人改姓為胡的。

胡氏遷徙分布

胡氏的源地是周初的封地陳國,即今天的河南省淮陽縣。從此之後,胡氏以此為源地,其後世子孫逐漸向四處延伸。經過數代的繁衍,先後南達新蔡,北到山西,並成為當時的胡姓望族。再以後,又由新蔡和山西兩地的胡姓向其他各地遷居、繁衍,致使遍及了全中國。

胡氏南遷,始於西晉末年。胡氏的後代,從中原渡江南下,先遷到安徽,然後又從安徽再遷至福建。最後由福建遷居入台灣。台灣的胡姓,至今已遍及全省。不過,居住較為集中並且人數最多的,則是台南、台北、彰化和新竹等地。

胡氏曆史名人

胡衍:春秋時期的名士。他以其大義化解蒲邑之危而名盛於世。

胡安:秦漢教育家,曾在白鹿山聚徒受經,司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門生之一。

胡烈:秦漢一位出名的好官,他在擔任襄陽太守時,築堤灌園,曾被老百姓歌頌為“譬春之陽,如冬之日”。

胡廣:東漢時古華容(今湖北監利)德高望重的學者。胡廣曆事東漢的安帝、順帝、衝帝、質帝、桓帝、靈帝。為官三十多年,可謂六朝元老。他清廉正直,明辨是非,不畏權勢,一心匡扶東漢的時局,主張“選舉人才,無拘定製。”

胡安定:宋代教育家,開創宋代理學的先聲,曾提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的主張。

胡氏起名規則

1.胡(Hu),最好不用聲母是g、k的字為名,雙字名應避免全都用h聲母、u韻母或陽平調的字。首字最好不用零聲母或拚音是y、w開頭的字。

2.最好不全用左右結構的字。注意名的意義與“胡”字的“亂”的含義相連不要產生不佳的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