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音:wàn
繁體:萬
萬氏來源
1.出自姬姓,是以祖父的字作為姓氏。周朝有大夫受封於芮國(在今陝西大荔縣朝邑城南,姬姓諸侯國,公元前640年為秦所滅),史稱芮伯。春秋時,傳至芮伯萬,曾一度官至周王朝司徒,但後因芮伯萬寵姬太多,便被母親芮薑趕出國去,住在魏城(今山西芮城),其子孫以祖父的字“萬”為氏。
2.亦出自姬姓,以祖父的字“萬”為氏。春秋時,晉國有大夫畢萬,乃畢公高之後,因輔佐晉獻公有功,受封於魏(今山西芮城北,原為西周分封的諸侯國,公元前661年被晉獻公功滅,把他封給了畢萬),又稱魏萬,其子孫以祖父的字“萬”為氏,稱萬氏。
3.出自他族改姓。南北朝時北魏有鮮卑族複姓葉萬氏,隨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改為漢字單姓萬氏。一說代北(泛指漢、晉代郡和唐以後代州以北地區。大致相當於今山西.河北北部一帶。)三字姓萬紐於氏改為萬氏。
4.周武王因“以萬人而服天下”,其後就有人以“萬”為姓氏。
5.古代有弈葉的人,曾居住在陰山北麵的萬紐於山,他的後代以居住地為氏,取山名的第一個字“萬”作為姓氏。
萬氏遷徙分布
萬姓主要有兩個支派,即出自於芮伯萬及畢萬之後。這兩個支係後成了我國萬姓的主要來源,自然,萬姓發祥地應在今山西芮城一帶。大致上,早在戰國之時,已有萬姓遷入山東省境,至漢代以前,萬姓乃主要繁衍於山西大部.河南北部及四周地區。漢代,萬姓已分布於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萬姓有以”扶風”、“河南”為其堂號。換言之,主要發源於山西芮城一帶萬姓,在後來不久卻稱盛於今河南北部及陝西關中一帶。魏晉南北朝時,河南一帶由於他族改姓萬,使得萬姓家族的隊伍更加龐大,同時,又因北方戰亂之故,萬姓同其他士族一樣,又不得不大舉南遷。早期主要南遷繁衍於今江西、浙江、湖南等省,其後不斷向四周擴展,以至宋代已遍及江南大部分地區。
萬氏曆史名人
萬脩:茂陵人,東漢名將。光武帝時曆任信都令、偏將軍等職,因功封槐裏侯,為雲台二十八將之一。
萬回:唐代高僧,曾預言安樂公主將被誅,玄宗可作五十年太平天子等事,其神異類此。傳其一日忽求閿鄉(今屬河南省)河水,飲畢圓寂。
萬勝:元黃陂(今屬湖北)人,初從明玉珍起義,後任玉珍所建夏政權之司馬,因功升右丞相。玉珍去世後,萬勝被珍子明昭矯旨縊殺。
萬泰:明末浙江省鄞縣人,崇禎年間舉人。明亡後,隱居不仕,著道士服。工文學書法,尤善詩,著有《寒鬆齋稿》。
萬表:定遠(今屬安徽省)人,明正德年間武進士,通經術,熟知先朝典故,為明代武臣通儒之佼佼者,著述甚豐,有《海寇議》、《萬氏家鈔濟世良方》、《灼艾集》等。
萬川:吳江(今屬江蘇省)人,清代著名畫家兼繪畫理論家。博學能文,擅畫花鳥,用筆含蓄,色調柔和清新。著有《繪事瑣言》、《繪事雕蟲》等。
萬樹:宜興(今屬江蘇省)人,清代文學家、戲曲作家。造詣於詞之格律方麵,編《詞律》二十卷,另有傳奇、雜劇二十餘種。
萬氏起名規則
1.萬(Wan),雙字名應避免全用an韻母或去聲字。
2.注意名的意義與“萬”字的“一萬”的含義相連不要產生不佳的歧義。雙字名最好首字筆畫多而末字筆畫少,單字名最好用筆畫少的字。
3.起名示例:萬泳汝、萬泯汝、萬泳纓、萬邁勻、萬霽葆、萬玲見、萬娜秀、萬博、萬姝呈、萬泳見、萬芳見、萬盼孜、萬泳含、萬釋文、萬柄江、萬敘汝、萬佳金、萬娜見、萬根佐、萬施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