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5章 莫(1 / 1)

拚音:mò

繁體:莫

莫氏來源

1.出自羋姓。先秦時期,楚國有一個叫做莫敖的官職,它的地位較高,一般隻能由公族的子弟擔任。有的人長期擔任這個職務,便被稱為莫敖氏。後來簡稱為莫氏。

2.出自高陽氏。是顓頊的後代。古帝顓頊建造了鄚城。他的子孫於是有定居在鄚城的,都以城邑名為姓,為鄚氏。後來去掉了右邊的部首,變為莫姓。

3.幕姓的省文

莫氏遷徙分布

莫姓主源兩支,一支發源於今河北省任丘,一支發源於古時的楚國,緩慢向周邊播遷。

魏晉南北朝時,五胡亂華,幾支來華定居的外族也改為莫姓,使北方莫姓家族日益龐大起來。另外,南方的江陵郡古為楚國腹地,一直以來為莫姓世居之地,在此際愈加昌盛。

隋唐時期,莫姓分布之地漸廣,有資料表明,在今河南、河北、山西、甘肅、山東、湖北、湖南、江蘇、浙江等地均有莫姓人定居,並且已有莫姓徙居廣東。黃巢起義後,有北方之莫姓避居四川。

五代十國至兩宋,莫姓在江南各地愈加壯大起來,而北方的莫姓卻由於夷族的入侵而沉寂下去。此際始有莫姓入遷福建,而莫儔因罪被流放今廣東潮州。

宋末元初,蒙古鐵騎南下,興盛於今浙江、江蘇等地的莫姓為避兵火,大批湧入今廣東、廣西。

明初,山西莫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今河北、河南、湖北等地。明末滿清八旗屠川,造成川地人口銳減。

清初,清政府移兩湖之百姓入川,史稱湖廣填四川,兩湖之莫姓亦由此入居今四川、重慶。清中葉之後,沿海之莫姓有渡海赴台,揚帆南洋者。

如今,莫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廣西、四川、廣東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莫姓約占全國漢族莫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

莫氏曆史名人

莫邪:春秋時期吳國人。吳王命令幹將鑄劍,鐵汁不下,於是妻子莫邪問:“鐵汁不下,怎麼辦?”幹將回答說:“古時候的鑄劍大師歐冶鑄劍,鐵汁不下,於是讓女人擔任爐神,很快就成功了。”莫邪聽到這,立即竄入火中,鐵汁流出,於是鑄成兩把利劍。雄的叫幹將,雌的叫莫邪。後人經常用幹將、莫邪來比喻鋒利精美的劍。

莫蒙:湖州人,宋代官吏、學者。在太學讀書時,以文鳴京師。就特科出仕,由縣丞累官至通化軍知府。工詩,詞尤婉麗。有《臥駝集》。

莫藏:浙江海鹽人,字用行,號素軒,明代學者、書畫家。其博涉經史,能詩,工書畫。有《素軒稿》、《五音字書辨訛》等。

莫宣卿:字仲節,號片玉。廣東省封開人。廣東的第一個狀元。幼年時他的生父病逝,遂與母親隨繼父生活。由於繼父的家境較富裕,他得以入學堂讀書。相傳莫七歲時已學會吟詩寫對聯,12歲時即參加科舉考試並中秀才,被鄉人稱譽為“神童”。唐大中五年(851年),17歲的莫宣卿赴京城參加廷試獲中製科狀元,從而成為廣東曆史上科舉考試的第一個狀元,並是始隋唐以科舉取士以來年齡最小的狀元。

莫是龍:明代畫家,字雲卿,華亭人。後來更字廷韓,號秋水,又號後明。十歲就能寫詩作對。擅長於書畫,著有《石秀齋集》、《畫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