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8章 裘(1 / 1)

拚音:qiú

繁體:裘

裘氏來源

1.由仇氏改過來。根據史籍的記載,有一支裘姓本來是仇姓,後來為了避免仇殺而改成了裘姓。

2.來源於邑名。春秋時期的衛國有個大夫被分封在裘邑,他的後人於是用裘作為自己的姓氏。

3.來源於官職名。相傳周朝有官名為裘官,職責是負責製作皮質。他的後代於是以這個官名作為姓氏。

4.來自求姓。為了書寫簡便,有一支求姓改姓為裘。

裘氏遷徙分布

裘姓的望族大多出自於渤海。渤海郡治所在今天的河北省、遼寧省渤海灣沿岸一帶。

裘姓族人在全國許多地方均有居住,如北京,上海之鬆江,河北之景縣,遼寧之清原,山西之太太原、大同、運城,江西之崇仁,福建之清流等地。

裘姓是當今較常見的姓氏,分布廣泛,尤以浙江、江蘇多此姓,兩省裘姓約占全國漢族裘姓人口的61%。

裘氏曆史名人

裘萬頃:字元量,宋朝時期新建人。著名詩人,進士。對待父母很孝順,學問也很大。作過江西撫幹。

裘璉:浙江省慈溪人,清朝時期康熙進士,著名的戲曲家。現存他創作的雜劇《昆明池》、《集翠裘》、《鑒湖隱》、《旗亭館》,均取材於唐代故事,合稱“四韻事”。

裘安邦:清朝徐州總兵。字古愚,號梅林,會稽人。嘉慶年間進士,官至徐州鎮總兵。喜好文學,能作詩。他很關心老百姓的生活,愛民如子。他去世以後襄陽的老百姓很懷念他,為他建立了石碑廟宇紀念他,每年都舉行儀式祭奠他,看到他的石碑,沒有一個不流淚的,因此人們也把這塊石碑叫做“墮淚碑”。

裘曰修:清代尚書,新建人。乾隆年間進士,曆官禮、刑、工三部尚書,多有政績,在政治上很有作為,他最大的政績是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