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音:gān
繁體:幹
幹氏來源
1.以國為姓。古代有幹國(在江蘇揚州一帶)。春秋時被吳國所滅,國人便以國名為姓,遂成幹氏。
2.春秋時,宋國有一大夫幹犨,他的後代子孫以他的名字中“幹”字為姓,亦稱幹氏,成為幹姓的一支。
3.周武王之子邗叔之後,本作邗,後去邑作幹,成為幹姓。
4.以邑為姓。《姓氏考略》記載:“吳有幹隧之地,故多幹姓,殪以邑為氏。幹隧,戰國時地名,越王擒吳王夫差之所,在今江蘇吳縣西北。”
5.北魏時,厘若幹氏改為幹氏。
幹氏遷徙分布
幹姓望族居潁川(今河南長葛、許昌一帶)、滎陽(今河南滎陽縣)。
幹氏曆史名人
幹寶:晉代人。少時勤奮好學,博覽群書。所撰《搜神記》為魏、晉誌怪小說的代表作。
幹吉:三國時代人。相傳從一仙翁那兒學得道家經典,能治療百病,祈神求雨。
幹桂:明代順天人,正德年間中進士,官至督禦史,政治嚴明,所官之處,豪強不敢妄為,威風收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