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音:zuǒ
繁體:左
左氏來源
1.據《呂覽》載,黃帝時有小臣左徹,為左姓之始。
2.出自薑姓,為春秋時齊國公族之後。齊國君主的兒子有左公子和右公子之分。左公子的後代便以左字為姓,形成左氏。
3.以職官為姓,春秋時,各諸侯國大都置有左史官,其後便以左為氏。如楚威王有左史官倚相;周穆王有左史戎夫,他們皆為左氏之祖。
左氏遷徙分布
先秦時期,左姓已活動於西周之國都——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及魯(今山東省西南)、晉(今山西省一帶)、燕(今河北省北部)等地。
西漢時,左姓已定居於今安徽南部一帶。
東漢時見諸史冊之左姓愈多,此際南方的安徽、四川、江蘇等地已有左姓人定居。
魏晉時期,左姓在今山東、河南間地繁衍迅速,後昌盛為左姓濟陽郡望。
南北朝至隋唐,左姓由於避亂、仕宦、謀生等原因,逐漸播遷於江東各地。
宋元以後,左姓在江南分布地更廣,兩湖、兩廣等地均有左姓人入遷。
明初,山西左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陝西、甘肅、河北、河南、東北三省等地。此後,雲貴、台島均有左姓人入居。
清初,兩湖之左姓伴隨湖廣填四川的風潮入遷四川。
如今,左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河北、山東、江蘇、四川多此姓,上述四省之左姓約占全國漢族左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
左氏曆史名人
左丘明:春秋時魯國人,後人因其目盲,稱之為盲左。相傳他曾任魯太史,為《春秋》作傳,成《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又作《國語》。先儒以為左丘明好惡同於聖人,故孔子作春秋為素王,丘明為素臣。述夫子之誌而作傳,是為《左氏春秋》。
左雄:南郡涅陽(今河南省鎮平)人,東漢學者、大臣。舉孝廉,遷冀州刺史。對豪族“貪猾”者敢於揭發檢舉。後曆議郎、尚書,累遷至尚書令(位同宰相)。他崇經術,修太學,使太學極盛一時。
左思:字太衝,臨淄(今山東省淄博東北)人,西晉文學家。其懷才不遇,僅官至秘書郎。所作詩文借古抒情,多憤世不平之作。十年構思方寫成《三都賦》,士人竟相傳寫,一時竟弄得洛陽紙貴。輯有《左太衝集》。
左鼎:江西省永新人,明朝大臣。進士出身。授禦史,巡撫山西。居官清勤恤民,卓有聲譽。以善寫奏章著稱,有左鼎手之譽。官至廣東右參政、左僉都禦史。
左宗棠:湖南省湘陰人,清朝大臣。1860—1865年鎮壓太平軍功勳卓著。後任陝甘總督鎮壓了西部撚軍和陝甘回民起義。1876年擊敗俄、英支持的阿古柏侵略軍,因功升軍機大臣(位同宰相),調兩江總督。有《左文襄公全集》。